评《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
发挥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保护功效
——评《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发高速、接收渠道越发广泛,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不断攀升,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高度关注。而如何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如何通过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这正是《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一书所探讨的问题,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的前沿问题。
《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一书在理论层面系统探讨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基础法理,提炼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三种运行模式。而在实践层面,从实证维度出发,考察了未成年人刑事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审判与执行程序的运行现状与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同时,在对国内外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趋势和发展前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大陆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路径应为“过程性”和“渐进式”,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改革”,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迈向“福利兼正当程序模式”。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因此,对未成年人司法的研究也应是重要内容,而《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一书则是对该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为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一,基本理念贯彻执行于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全过程。根据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的改革经验,以及从实证维度对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所应秉持的基本理念的检验,基本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理论基础为:国家亲权、未成年人福利与恢复性司法。而如何初步实现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保护作用,则需要将这三种基本理念贯彻执行于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过程中,即从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特有原则、方针与政策出发,到未成年人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再到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发展前沿,都需要将这些理念贯穿其中、渗透其中。
第二,体系化探索未成年人刑事侦诉审程序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未成年人刑事侦诉审程序的运行现况并反思实践局限与困境,从而提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优化路径。在侦查程序中,从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羁押率、律师帮助以及程序性制裁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应当构建全程跟进型的合适成年人参与机制和“以适用羁押替代性措施为常态,以适用羁押措施为例外”的涉罪未成年人羁押制度,并补足程序性制裁机制的空白规定。在审查起诉程序部分,在适当扩大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的情形下,可以避免对未成年人打上犯罪的标签,而通过细化分案起诉制度的适用标准和操作流程,则能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个别化与特殊化保护,最后通过社会观护体系的建构来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措施的替代和帮教问题的解决。在审判与执行阶段,从质与量两方面加强对庭审教育的完善,注重以法为据、以理为本和以情融理效果的实现,对社会调查报告进行主体、内容以及审查维度的优化,进而实现应用上从特别程序走向普通程序的发展远景。而在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治理过程中,在明确主体和内容实质并遵循社会化、个别化处遇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分级矫正和分级评估,并完善社工组织参与的路径。
第三,立足国情,提出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模式与路径。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践行的现状和问题,并基于我国国情,对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特殊监护模式、优先保护模式和修复关系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后,提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面向为福利兼正当程序模式,基础在于保障福利,关键在于正当程序,而最后福利与正当程序融为一体,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当侵害的真正保障。但是,由于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改革正位于起步阶段,应走“过程性”和“渐进式”路径,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改革”,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迈向福利兼正当程序模式。
通览全书,该书始终坚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把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疑难问题有机结合,在理论层面对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正当性、可行性予以分析,在实践层面运用多角度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制度现状、困境局限分析,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最终提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况和司法实践需要的制度完善路径。同时,该书研究视角新颖,通过选择“诉讼模式”和“诉讼阶段论”视角,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刑侦诉程序制度的体系性分析与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法理、模式与路径》一书紧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实践需要,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完善措施,是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的一次积极思考和探索,也是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著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