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法学会:构建“1+3+4+N”机制 助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法学会积极发挥基层法律服务站点作用,充分延伸矛盾纠纷治理触角,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和服务群众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擦亮1个“矛调”品牌

  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队伍专业化。积极推动“议事茶坊”品牌建设,通过“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创建理念,烈山区法学会把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设在“议事茶坊”调解室,协调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律师以及普法志愿者团队等各类人员入驻调解室,优化调解力量配置,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应调尽调。通过整合调配各方力量,做到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点菜式”调处。充分发挥网格员、网格长、楼栋长、普法志愿者等作用,做到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发现在早,处理在小。今年以来,依靠“议事茶馆”基层法律服务点解决居民纠纷132件。


  确立3项服务模式

  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多元化。烈山区法学会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化解、干杯议事为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联动机制,实施群众“点单”、基层法律服务站点“派单”、“微心愿”收集三种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调解方式,满足群众各类需求。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需求意见30余条,均已解决。同时,制定推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析研判等多元化工作方法,定期组织网格员、楼栋长、普法志愿者、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召开座谈会,对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化解,目前已成功化解居民矛盾纠纷800余件。


  活用4级调解机构

  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新模式。烈山区法学会以3级综治单元为依托,打造“多元合一、一元多用”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阵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协调引入各类志愿者、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信访接待、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救济救助、心理疏导等各项服务,形成了“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截至目前,志愿者及各方力量联合化解矛盾纠纷320余件,接待居民来访咨询1500余人次。


  做到N项有机融合

  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治理源头化。积极做到法学会与各部门高效协作,形成高效运转调处化解新机制。推行“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创新“警网融合”“法网融合”的“双网融合”工作举措,基层服务站点定期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网格内进行相关法律宣传,努力将法学会会员力量沉入网格,将依法化解矛盾的意识赋予群众。同时将民警、律师与网格员、网格长等搭配工作,将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优势与基层工作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有机融合,推动网格和警格协调联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确保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截至目前,共联合派出所民警解决纠纷379件,举办法律咨询28场。

  接下来,烈山区法学会将继续引导发挥基层服务站点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