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并非“载娃神器”
给共享单车前杠加装一块木板,大人便可带娃骑行,到目的地后取下木板进行折叠收纳,这样的“好物”被不少家长称为“载娃神器”。在电商平台上,这样装在共享单车上的儿童座椅价格不等,最便宜的十几元,有的多加了坐垫及脚踏,价格多在五六十元,个别产品上百元,销量不错。不少家长给出好评,当然也有部分家长留言表示担忧。(6月20日光明网)
此前,不少家长为带娃骑行,把孩子放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车筐载娃后,前轮上方的转向轴重力增加,骑行单车时的操控性、稳定性大大降低,在经过颠簸路面或急拐弯、急刹车时,车筐里的孩子容易被甩出去,加之路上车流复杂,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有商家售卖“共享单车儿童座椅”,正是看到一些家长的带娃骑行需求。不少家长视“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为“载娃神器”。它能让带娃家长骑行无忧吗?显然并不能。这类座椅的支撑点不足,无加固措施,没有扶手和安全带,脚踏也紧挨着前轮,而轮子却没有防卷入护栏。因此,有用过的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使用时孩子的脚卡进了前轮,导致受伤甚至骨折。
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得违反规定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正是促进用户安全骑行。为落实监管要求,同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共享单车企业也不允许用户加装“儿童座椅”之类的设备,并在租赁协议中载明了相关提醒,若用户违反规定引发意外,共享单车企业不承担责任。
因此,带娃出行的家长切莫为省事而罔顾安全,而应当做到骑共享单车时不载儿童,这既是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文明之举,也是对孩子的安全负责。交管部门要加强现场执法,对骑共享单车载人、加装“儿童座椅”者及时制止、警告,让家长意识到其行为的危险性,还可考虑将执法信息反馈给共享单车平台,对违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功能予以一定限制;平台还可通过手机App、自行车内置语音等渠道,提醒用户不得违规改装共享单车和载人。
对于“共享单车儿童座椅”,有必要采取禁售、下架等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监管部门完全可以据此禁止该产品生产、销售,尤其有必要依法约谈电商平台,指引平台采取下架、删除链接、屏蔽关键词等措施,斩断这类商品的销售链条。
据报道,如今一些城市已出现亲子共享单车,其后架上方有固定儿童座椅,设有360度护栏扶手以及安全带,并在儿童座椅的腿部位置与车轮间安装了防护罩。显然,亲子共享单车的安全性远高于临时安装“儿童座椅”的单车,不过用它骑行带人仍要满足年龄规定,比如限载1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前要进行最基本的车况检查;共享单车企业需确保不存在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同时做好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总之,解决违规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问题需要疏堵结合,生产厂商要根据大众的需求来分类生产共享单车,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也要提醒、监督共享单车的生产企业回应社会的需求,公众要考虑自身安全,合理使用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