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王健《烟火乡村》
一幅充满人间温情和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图景
——品王健《烟火乡村》
世界上有一座叫“白鹤畈”的村庄吗?这座村庄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在阅读《烟火乡村》之前,我对这座村庄一无所知;读了这部散文集,不禁对其充满了向往。
《烟火乡村》是王健的第一本散文集,他从自己生长的小村庄写起,写人与动物,写儿时游戏、自制玩具,写乡村味道、至爱亲情,没有矛盾与纷争,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作者娓娓道来的,是一幅充满人间温情和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图景。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部关于儿时、故乡、亲情的回忆文集,也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这部心灵史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字——爱。阅读王健的文字会发现,他书写的世界格外纯净,充满了对家乡与故土纯粹的热爱。作者的家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是一处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的小村庄,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只不过是中国数以十万计村庄中的普通一个,但在作者的印象里,“生长时节,绿油油的稻禾和麦苗一望无际;收获季节,黄澄澄的谷穗麦穗波浪随风荡漾,大自然的美丽和慷慨那时已深植我心。”对乡村、对故土的挚爱都留存在作者的记忆里,这份挚爱其实是有源头的,源头正在于作者生命里的那些深刻的美好印记和感动。故乡给予作者以生命的滋养,而作者报之以书写,把故乡在人类文明的地图上清晰地标记出来。
对故乡的爱,其实还源于作者对家与亲人的眷恋与爱。因为爱家与亲人,对故乡的热爱便有了归属,也更为炽烈。当想起故乡的时候,作者头脑里常常冒出的场景是这样的:“常怀念夏日的午后,我端着一只大土碗,里面盛着妈妈用刚刚从门前柏树上摘下的丝瓜做的丝瓜炒蛋,坐到门前的石墩上。眼前是对面葱郁的山坡和河边的翠竹,两只狗和一群鸡仰着脖子望着我,盼望撒给它们饭粒,屋后的蓝色炊烟袅袅跳舞,散发出人间烟火香味……”故乡就是如此的真实,如在眼前,如在昨天。而这本散文集取名《烟火乡村》,“烟火”成为全书的核心意象,也是在作者记忆深处不断萦绕、挥之不去的意象,恰切而真实可感。
由这部文集,读者认识了机敏敢闯、仗义担责但也重男轻女的父亲,认识了勤劳良善、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的母亲,还有关心、陪伴作者成长的姐姐们……亲情永远属于个人,但是当这种对亲情的书写能够超越个人记忆的边界,走入读者的世界,这份亲情就有了更值得珍视的价值。阅读这样的文字,我不由得为作者的赤诚所感怀。
我主要从事写作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不光关注文本呈现的样貌,同时总是对文本是怎么写作出来的持有浓厚兴趣。拿到《烟火乡村》文集时我就好奇,作者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在深圳市龙岗区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散文写作,坚持数年,汇成了这本散文集。那么,作者是如何迅速地成为一位散文作家?
我的家乡与作者的家乡相隔千里,但都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有一些相通的生活经历,比如冬季的冻疮。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阅读《冻疮》一文,也就更加感同身受:“冻疮,就这样伴着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空气,恣意生长。先是手背上裂开了无数纵横交错的小口子,有的还渗出了血,结了疤后,整个手背就像一幅布满密密麻麻暗紫色横竖条纹的几何图画。”过了几十年时间,作者仍能够写得栩栩如生,不能不归结为作者是一位生活的觉者。所谓觉者,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应有的境界,比如他写的《熬糖》《酸白菜》《辣之味》《阴米的味道》等“乡村味道篇”,最能显示作者的觉者本色。
除了察觉,王健散文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本真了。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个人记忆宝匣,而《烟火乡村》正是作者向读者展示的记忆宝匣,他毫不吝啬,毫无保留,只要是记忆里存有的,他都努力打捞出来,一一向读者展示真实的童年、真实的故乡、真实的生活。这种行文的真实,与作者做人的真诚态度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所有文字的真实,以及态度的真诚,都可归之为本真,正是因为作者怀着一颗本真的心,所以才能在人近中年之际,在繁忙的公务工作之余,写下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