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主动创稳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2023年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8万件


  本报讯(记者马震坤) 日前,记者从甘肃省委政法委新闻媒体通气会上获悉,202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各地各部门围绕主动创稳主题主线,坚持服务、防范、打击、治理、塑造综合施策,认真实施“六大工程”,深入开展“六大行动”,既打基础、立支柱、建体系,又抓重点、建机制、严责任,全域、全时、全程创稳保稳,塑造了全省持续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据介绍,2023年甘肃主动创稳全面开局成势,理念不断转变,主动创稳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共识。打破过去惯性思维,创造性提出“五个转变”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静态为动态,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处置,努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将风险消弭于初始,将矛盾消解于未发。思路不断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加强网格管理、综治中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8万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局面稳步夯实。机制深刻变革,坚持关口前移、责任前移,建立落实统筹协调、清单台账、指挥调度、情报引领等一套机制,强化“五函”督办措施,坚持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服务、防范、打击、治理、塑造一体格局初见成效。责任实现重构,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构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五主”责任体系,维稳责任更加科学、更加明晰、更加主动。作风全面改进,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政治督察和政法系统“铸忠诚警魂”活动,广大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得到全面锤炼。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各地各部门政策把握、依法办事、风险防控、群众工作、守正创新等能力逐步提升,一批工作创出特色亮点、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3月1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主动创稳推进会,对主动创稳工作再次作出全面部署。具体工作中,聚焦全面提升主动创稳整体质效,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确保不发生重大不稳定案事件。加强网络安全,加强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集中发力,持续推进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重构,在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六大行动”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守护人民安宁、确保网络安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拧紧责任链条等七个方面36项重点任务,立体施策推进主动创稳提质增效,塑造全省安全稳定新格局。

  主动创稳以来,甘肃各地各部门坚持把防范应对涉稳现实矛盾问题风险作为主动创稳的重点关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坚持条块结合、自下而上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做到应排尽排、全部“见底”。对排查出的涉稳现实矛盾问题风险,建立问题清单,落实省、市、县三级分类管理机制,一事一策推动化解,化解率达到90%以上。2023年,人社部门紧盯劳动关系纠纷问题,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办结欠薪案件5561件,追回拖欠工资5.22亿元。

  严格落实主动创稳“五主”责任,紧盯“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坚持前瞻布局、前置力量,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遇到突发案事件,能够做到快速响应、果断处置、有效控局。今年2月,酒泉市针对新疆境内出现沙尘大雪天气,大量司乘人员滞留酒泉境内的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做好疏堵保畅、调配人员、调集物资、除险排难等工作,妥善分流安置滞留人员4.29万人,4.7万辆车、10.2万人安全离甘入疆,演绎了一幕幕感动中国的温情故事,生动践行了主动创稳理念。

  聚焦突出风险隐患,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度,深化重点人员管控,预防治理命案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全省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7%,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3%、10.7%。天水市针对“麻辣烫”火爆出圈,全力做好便民服务、交通保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各项工作,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3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72.5万人次,成为近期全国最热门旅游地,将“麻辣烫”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