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陪诊师越界成“黄牛”
刚发烧病愈一个多星期,北京市民王鑫的女儿再次发烧、咳嗽。担心转为肺炎,王鑫立即带着孩子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儿童医院,没想到临近下午5点,早上挂出去的几十个号还没有看完。情急之下,王鑫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号称“陪诊师”的人私信他,“可以帮忙挂号今日××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费500元”。“为什么我们挂不上号,是不是和这些所谓的‘陪诊师’抢占号源有关?陪诊师提供挂号服务,和‘黄牛’性质有何区别?”王鑫发出一连串疑问。(5月6日《法治日报》)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独居人士增多、异地就医需求加大,陪诊需求不断增加。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等一系列明码标价的陪诊服务在各大城市兴起,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他们的工作内容既有代预约、取报告、帮开药等跑腿业务,也有陪患者取号、候诊、检查、办理住院等陪诊服务,还包括替一些外地患者或不方便前往医院的人群“代问诊”服务。陪诊师会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或陪诊时间收取相应费用,其工作的重点在陪伴和引导就医。
然而,本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职业,正悄悄“变了味儿”。一些陪诊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倒卖就诊号源上。他们提供帮忙挂号服务,在指定专家号已挂满的情况下,加价数百元仍可挂上,并且整个流程与正常挂号无差别。可谓是借陪诊之名,行倒卖医师就诊号源之实。这种加价售卖就诊号行为,无论加价多少,都属于“黄牛”倒号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就诊秩序。
部分陪诊师成了倒卖就诊号的“黄牛”,主要原因是陪诊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陪诊师的服务内容以及收费标准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陪诊师利用职业便利,通过抢占号源、利用管理漏洞等方式,获取就诊号源并进行倒卖,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黄牛”抓住监管漏洞,以陪诊师之名行倒卖号源之实。
挂号作为医院就诊流程中的一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陪诊师倒卖就诊号源不仅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也影响陪诊行业的发展。越了界的陪诊师已然变为新型“黄牛”,亟须纠偏。
陪诊行业有其发展前景,要想走得更远需多方努力。一方面,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监管制度。相关部门可出台指导性文件,规范其准入门槛、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让陪诊师和患者均有章可循,行为受约束、权利有保障。同时要加强属地及行业的综合监管,对陪诊行业的资质审查、实名认证、规章制度、服务类别、服务流程、服务内容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陪诊师要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从而让患者获得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