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民法典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理性务实、仁爱亲伦、德礼为本、坚韧进取、敦诚守信、孝忠爱国、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和实施意义重大。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透过民法典的学用结合与贯彻落实,可以发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运用民法典保护个人权利,通过尊重和保障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权益来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凝聚力。我们通过民法典加强各民族儿女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并不断发展完善蕴含民族精神、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制度。
民法典的法律实施,除要求有必要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还应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吸纳美德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民族性因素。要做好民族地区的民法典贯彻宣传工作,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完善蕴含民族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开启覆盖全国的民事领域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民族地区进行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和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民法典的有效实施,协调民法典在民族地区的适用;有利于促使党政机关依法行权、尊重民权;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激发各族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让民法典贯彻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必将为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