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网站虚假宣传要不得
近日,有微博网友发现有婚恋平台盗用了某演员的照片发布征婚帖。“婚恋网盗用某演员照片”成为热搜话题。(4月7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该公众号名为“钻石婚恋”,其发布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名从事金融投资、资产过亿的“海归硕士”。文中人物配图均遮挡了眼睛及以上部分,但无论姿势、穿着还是细节,都与公开披露的某演员照片高度雷同。目前,盗用该照片的婚恋网已删除该文章,并表示该演员照片与推文中的征婚会员没有关系。不久前的央视“3·15”晚会刚刚曝光了珍爱网、世纪佳缘等多家线上婚恋平台的乱象。看来,被曝光的乱象不是个例,很可能长期、普遍存在于各种婚恋交友平台。
随着年轻人交友需求激增,“95后”人群逐渐成为婚恋主体,线上中介机构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他们应当以诚信可靠为基础,为会员提供真实有效的匹配和服务。然而,一些无良中介机构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更多的客户,不惜采取盗用名人照片的手段进行虚假宣传。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介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违反广告法规定,更造成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企查查工商资料信息显示,涉事婚恋平台涉及多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属等纠纷案件。倘若说这是“屡罚屡犯”,类似平台如此肆无忌惮、毫无底线,无非是侥幸认为公众人物可能对这些侵权行为不以为意,或不会花费精力和资源去追究法律责任。然而,无论名人是否介意,这种盗用照片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重侵犯了个人肖像权。
监管部门亟须及时出手,对婚恋交友平台开展集中整治,通过严查严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婚恋服务市场,促进婚恋行业良性发展。针对涉嫌虚假宣传等“老问题”,需尽快出台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保障好用户权益。这也是让渴望交友的年轻人安心、放心寻爱的应有之为。同时,也应加强对公众的法治教育,鼓励后者积极检举、依法维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脱单生意”在法治和诚信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事实上,这些年不少婚恋平台套路层出不穷、内容真假难辨,给众多用户造成了困扰和误导。而那些把信用抛一边,充满欺骗意味的“婚恋服务”,更是与年轻人追求真实交友的需求形成明显“错位”。本来想取巧,结果蚀把米。对于试图破坏规则的平台而言,此事件无疑提供了一个教训:在市场营销推广中,要有边界意识,不能为了流量无底线炒作,更不能纵容甚至亲自下场“造假”。一时投机取巧可能获得短期利益,但违法失德行为终究会败露,长此以往只会自毁前程,被市场抛弃。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婚恋平台需要杜绝“饮鸩止渴”,避免“拿来主义”做派,将用户权益和平台信誉放在更高位置,真正靠解决问题、用心服务在市场上立足,并推动这一标准成为行业共识。
追寻爱和归属是人类的本质需求,全社会都应积极回应、主动“搭台”,让单身青年们“放心爱”。强化婚恋市场监管、重塑平台商业生态,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年轻人拓展交友渠道和方式,这些都是构建“婚恋友好型”环境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