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那抹藏蓝云

天边的那抹藏蓝云

——致派出所战友胡建辉


  每年清明节

  天边总是飘着

  那抹藏蓝云

  我时常凝望天边的那抹藏蓝云

  像极了我们的藏蓝色警服

  这是你,不舍得随风离去吗?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哀思,几多断魂泪。胡建辉离世四年有余,近日对战友建辉的想念愈重,我们相识、相知、共事的画面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天,时常在脑海浮现,思绪久久挥之不去。

  建辉于我,是同事,是战友,更是兄弟。他,微胖的身材,一双小眼睛,见谁都是一副真诚的笑脸,给人十分亲切的感觉。我和他共事整整十年,我们同在公安战线并肩作战,这种深厚的战友情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道明的。

  他是邻县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省城警校读的大学,跟我是校友,也是同门师兄弟,比我早一年参加公安工作。那是一个初秋,我被分配在吉水县北面的一个派出所,建辉和同事一起驾车来到县局接我。初次见面,建辉就是一脸的笑容,让有点拘束的我瞬间放松下来。一路上,建辉跟我有说有笑,还欢谈在省城警校的青春往事,说起了青云谱区岱山路,这条警校生熟悉的街道。到了派出所,建辉主动帮我铺床,给我介绍派出所的起居饮食,村镇的风土人情,跟群众打交道的技巧,带我慢慢融入小乡镇。

  那会儿,派出所条件简陋,只有一个办公室装有空调,民警寝室没有空调。酷暑难耐,我们白天在办公室办公,晚上就打扫一下,七八个人挤在里面打地铺。平日,建辉和我聊得来,我们俩经常挤在一起说南道北。睡前,他最喜欢跟我讲他小时候山里的故事,他的肚子里总有讲不完的小故事,每个故事我都觉得新奇。他家毗邻一座茂密的深山,他父亲经常带他上山采草药、摘蘑菇、打松果、砍柴火,路上还能遇到各种野生动物,有一次他还偶遇了狼,最终化险为夷。或许,从小上山的缘故,历练了他的胆魄和勇气,让他遇事处变不惊,做事勇敢无畏。

  每次抓捕,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没有丝毫退缩。有一次,所里组织去乡村抓捕逃犯,这个逃犯粗壮高大,一身的腱子肉。见到警察埋伏后,逃犯溜得比兔子还快,拔腿就跑,建辉身手敏捷一个箭步纵身扑了上去,用结实的身体把逃犯紧紧压在身下,逃犯使出了吃奶的劲奋力挣脱,建辉忍痛卡住死死不松手,其他同事纷纷赶来增援合力缉捕。事后,战友们才发现,建辉的警服衣扣被撕扯脱落,手臂也勒出了几道伤痕,还不时渗出点点血迹。同事提议去医院看看,他摇摇手说:“嘿嘿,不碍事,这算什么,我小时候经常爬树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过几天就好了。”之后,他买了瓶云南白药涂抹了事。其实,战友们都清楚,他第一个冲上去是为了保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战友老黄时常夸赞建辉:“他就是勇猛的硬汉,跟他在一起工作特别有安全感。”此后,“猛男”的绰号在局里不胫而走。

  在派出所,凌晨出警是家常便饭,建辉经常带我凌晨出警。他是乡镇的“活地图”,熟悉每个自然村的荒野小路。乡间小道,崎岖狭窄,稍不留神就拐错了岔路口,车子要掉头就是个头痛的事。有一次凌晨,我们去出警,外面下着滂沱大雨,警车在山间小道不小心拐入水沟不能动弹,不管我怎么使劲踩油门都无法驶出水沟,发动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引擎盖也直冒烟。建辉说:“停下来,得想办法。”他很有主意,从附近山林中找到了粗粗的树枝、坚硬的鹅卵石、成捆的秸秆。接着,他吩咐我在车轮处垫上树枝、石头、秸秆,然后启动车子,把油门踩到底,车轮借助树枝、石头、秸秆终于驶出了水沟,成功上岸返途,而建辉的身上却溅满了泥点。回到所里,已经是凌晨四点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一起睡在了地铺上……

  冥冥之中,我总是感觉建辉在远处望着我们大家,还是那张乐呵呵的笑脸。你从未离我们而去,你就是天边的那抹藏蓝云。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