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漏洞,严防诈骗坑老

  每盒成本仅14.6元的淀粉丸,通过包装设计和虚假宣传,摇身一变成为“揭开863计划慢病奇方奥秘”的“863复活丹”,然后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价兜售,受害人多为老年人——据1月1日央视网报道,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由景德镇市公安机关侦办的“7·1”保健品诈骗案件进行判决。

  打着养老保健的旗号,冠以“复活丹”的噱头,所谓“863复活丹”等类似保健品对于老年人颇具吸引力和诱惑力。尽管售价上千元,仍有不少老年人慷慨解囊,甘愿为了养生保健一掷千金。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打脸。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检测,“863复活丹”主要成分为淀粉。该产品的外包装和说明书则显示,该产品实际是压片糖果,属于普通食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没有具体的保健功能。不法分子宣称“复活丹”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属于消费欺诈行为,且情节严重、金额巨大,构成犯罪。

  随着景德镇市珠山区法院的宣判,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这起涉及全国25个省、206家经销商的养老诈骗案宣告终结。然而,在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更应追问和反思,并不高明的骗术何以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在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欺老?

  复盘这起案件,所暴露出的三大漏洞亟待亡羊补牢。首先,严惩虚假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即便是正规保健品,也不具备治疗疾病的作用。更何况,一些不法分子销售的“保健品”只是普通食品。然而,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将其包装成针对老年慢性病的“灵丹妙药”。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惩戒虚假宣传行为,有力规范市场秩序。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据公安部门调查,“863复活丹”经销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参与电视购物老年人的信息,并研究客户病史、身体状况以及个人需求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客户“洗脑”。在这种精准营销攻势之下,老年人很容易笃信不疑。保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就必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斩断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利益链,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最后,提高防范意识。正规保健食品包装盒上应标出“蓝帽子”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标注批准文号。然而,许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这种辨别方法,也缺乏“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消费常识。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谨防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欺诈营销,引导老年人在遭遇保健品诈骗时及时报警求助。

  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和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保健品受青睐,除了带来商机,也可能被不法分子视为机会。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坚决遏制假借保健品之名,行诈骗“坑老”之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