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个严禁”护航课后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等“五个严禁”。
过去,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导致的“三点半”难题,一度困扰着不少家长。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2021年秋季开学后,我国实现了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个别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家庭教育负担;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并擅自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集体补课,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应当看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既是解决“接送学生”这一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课后服务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更不能成为学校乱收费的敛财工具。此次,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五个严禁”成为亮点。
对照原先的《指导意见》,“五个严禁”不乏对现行规定的强调重申。比如,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得强制要求;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同时,“五个严禁”更有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纠正和规范。比如,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通知》指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不得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针对第三方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通知》明确,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纵观“五个严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课后服务回归初衷,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要想确保“五个严禁”全面落实到位,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对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整改与“五个严禁”不相符的做法,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不断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和吸引力。
此外,要加强对“五个严禁”的宣传,让广大学生和家长了解课后服务的有关要求,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违规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课后服务有没有跑偏异化,广大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只有建立健全家长评价机制,调动公众监督热忱,才能确保“五个严禁”落实落细,护航课后服务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