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基层治理要力避“技术依赖症”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利用卫星技术手段,持续开展土地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执法检查,督促各地对问题图斑开展排查整治,有效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然而,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卫片执法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精准之处,且“卫星视角”盲区容易为局部整改、虚假整改提供空间。(12月21日半月谈网)

  @段官敬:技术赋能不等同于“技术万能”。技术赋能基层治理,能达到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和节约成本等综合效应。但过度依赖技术,甚至“唯技术至上”,脱离客观实际和基层实际,必然会大幅度压缩基层治理应有的灵活空间,使基层治理陷入僵化,如某地村民闲置宅基地被错划为一般农田后,为避免被卫星拍到,只能在建好的地基上覆盖一层植被,再经由规划部门重新上交土地农转非手续。说到底,技术治理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等联防联治,防止过度依赖技术赋能,做到联防发力“多合一”。多些调查研究,多下沉基层现场,以技术和现场双向检验,以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真正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增进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因此,同基层站在一起、深入群众身边,才能破解基层治理“技术依赖症”。


莫让“小金库”沦为腐败“大温床”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光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违规设立‘小金库’并使用‘小金库’款项”;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原总经理王福亮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套取‘小金库’资金供个人使用”……在近期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多起涉及“小金库”问题。(12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王鸣镝:从虚报冒领,到私设私分,“来路不明,去向不清”钱财堆积而成的“小金库”,滋生了腐败的“大温床”。铲除“小金库”,重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管理好“身边人”,又要带头完善党内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坚决反对特权,防止滥用职权,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既要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又要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以严实作风让“小金库”没有土壤。此外,处分通报涉及的“小金库”问题值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查自纠、引以为戒。要加强顶层设计,补齐制度短板,将公权力置于阳光下,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是前提。要强化管理创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加强财务公开的力度与深度,加强审计的力度与深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构建起监管的“天罗地网”,让“小金库”无处藏身。要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界限的深度、零死角的力度,让违法者既丢“钱袋子”,又丢“官帽子”,还要挨“铁板子”,使“小金库”成为带电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