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生命救护绿波”机制用速度传递城市温度

  10月28日10时45分,广西南宁交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求助,称有一辆救护车正护送病患由马山县赶往南宁市就医,即将抵达市区,因病人情况危急,担心路上车多遇堵,希望交警给予交通保障。接报后,南宁交警迅速启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规划最佳送医线路,指派铁骑开道护送,全程绿波信号保障。11时05分,患者安全抵达医院,因抢救及时,生命无虞。

  南宁市自2021年7月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以来,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道,先后为500余名需要紧急救援的人员开辟了“生命通道”,以速度传递城市的温度,也为市民群众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


  建立“生命救护绿波”机制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南宁市整体交通环境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形态更加复杂、需求日趋多元的特点。与此同时,南宁交警接到社会群众的应急交通保障求助警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由于此前缺乏机制保障,遇到紧急突发的群众求助情况时,交通救援效率得不到充分保证。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在城市交通大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大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市民群众日常交通出行,尤其是交通高峰期发生意外安全事件时怎样为生命紧急救护争取宝贵时间反复研究,在认真总结以往交通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南宁市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为群众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即122接报警平台或是路面执勤交警辅警接到市民群众因危重伤病需要紧急护送就医的求助警情时,第一时间转报支队指挥中心,由支队指挥中心开展“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生命救护绿波”机制。


  “生命救护绿波”的生命力在于集成联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宁市的“生命救护绿波”机制的生命力在于集成联动,成效也在于集成联动,正是这种集成联动,进一步提升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快速到场处置效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救援通道的绿色通行。

  集成联动就是从群众的普遍需求出发,通过强化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指挥中心主任陈茜介绍,在接到求助后,指挥中心会迅速规划紧急送医路线,即时调度就近铁骑开道护送,远程协调控制沿线路口信号绿波放行,由各辖区交警大队指挥分中心协助调度,路面执勤警力具体负责在本辖区范围甚至是跨辖区开道护送和做好沿线交通疏导。形成稳固而有效的交通应急救援管理模式,这是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实现从无到有的机制性变革。

  那么,“生命救护绿波”机制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

  对此,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炜辉认为,“生命救护绿波”机制首先让各个节点一体协调,针对危机时生命需要及时救助的情况,“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可以保障有关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迅速履职尽责;其次,推动了解决问题常态化、制度化,明晰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大家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够起到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协调合作、防范推诿扯皮的作用;最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在紧急救助的时候,“生命救护绿波”保障沿线路口一路绿灯,其最终保证的是解决问题的效率。


  用速度传递一个城市的温度

  “以前救护人员在抢救病患的时候,为了争分夺秒只能超速、逆行、闯红灯,这是十分危险的。启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以后,通过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调控绿灯通行,铁骑为我们开路,不用违反交规,这一机制对患者、医护人员、道路上行人的安全都是一种保障。”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培训导师阮慧光说。“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在南宁市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悉,并在生命需要紧急救助时,成为照亮前方道路的一束光。

  10月10日,市民曲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危在旦夕,家人送医途中向南宁交警求助,交警部门立即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仅用10分钟便将他安全送达医院,化险为夷。10月17日,出院后的曲先生与家属将一面写有“开生命绿色通道,架起警民连心桥”的锦旗送到交警部门,面对开道护送的民警,曲先生激动地握住他们的手,连连说道,“幸好有你们及时护送,再晚一点命就没了,太谢谢你们了。”

  据悉,“生命救护绿波”机制被评为广西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基层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向全区推广学习,并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宁志忠表示,“生命救护绿波”机制的建立和推广,是南宁市交警部门以速度践行为民初心,用安全传递城市温度的担当。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以“生命救护绿波”机制推广工作为契机,坚持源头防范、防处一体,打通与相关部门、警种间的信息壁垒,完善部门协同应急处置机制,打造道路交通应急处置的“共同体”,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