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候车室座椅回归公共服务属性
近期,铁路部门对泰安站多功能候车座椅(按摩座椅)经营服务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各地火车站举一反三,认真查摆整改问题。铁路部门要求,对设置多功能候车座椅的车站,必须确保候车区域旅客候车座椅总数不减少,多功能候车座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并在各候车区分散均衡设置,不得影响旅客候车、通行。对客流量大且候车面积不足的车站,进一步压减多功能候车座椅比例和数量。(8月17日人民网)
最近,火车站候车室的按摩椅频上热搜。重庆西站一名女性乘客的头发被卷入车站按摩椅;有旅客吐槽“山东泰安高铁站近9成都是按摩椅”,泰安高铁站回应称,其共有各类座椅1488个,其中按摩椅930个、普通座椅558个,并非网传9:1的比例;江苏扬州东站“旅客未扫码坐按摩椅遭驱赶”;按摩座椅不卫生、不舒服……公共场所按摩椅的话题,一度被网友热议。
事实上,候车室是供乘客等候乘车的场所,是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车辆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旅客买了票进站候车,无偿提供候车座位,是车站理当提供的一项服务,拿这项服务营利,就违背了其自身的公共服务属性。候车室安装了共享按摩椅,势必挤占公共候车资源。共享按摩椅具有商业属性,往往会通过设置“防占座”功能、不断进行语音提示、变换座椅形状等方式,变相不支持免费休息。尤其是,按摩椅比普通座椅宽大得多,增加按摩椅,必然会占用更多普通座椅的空间,导致候车室的座椅数量缩减。如此一来,在客流高峰期,对于拒绝消费按摩服务的旅客,可能会面临没有座椅可供休息的尴尬情况。
共享按摩椅过度挤占候车室的休息空间,迫使旅客不得不花钱买座位,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早就有人呼吁警惕这种现象。如今,铁路部门要求各车站合理布设按摩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不得影响旅客候车、通行,对客流量大且候车面积不足的车站,进一步压减多功能候车座椅比例和数量,并要求各地火车站确保多功能候车座椅状态良好、经营规范,最大限度为旅客候车提供普惠性和差异化优质服务。这正合广大旅客所愿,候车厅商业开发不能违背候车本意,不能变形走样、弱化其公益属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铁路适当提供差异化市场服务无可厚非,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火车站候车室等地的普通座椅数量必须有所保证,服务和便利更多旅客是火车站等场所公共性职能的必然要求。铁路部门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让车站候车室基础设施更好满足旅客需求。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为商业化开发划定红线,以避免新的问题再次出现,挤压消费者的正常选择空间,让广大群众能够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