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法治取得显著成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高质量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勇担时代使命,为建设法治中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把握时代定位,运用法学理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发现矛盾、适应规律、解决问题,高起点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升级,这使得促进互联网创新健康发展和依法治网面临新课题。这些新实践、新问题,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理论创新提出迫切要求,为学术繁荣提供广阔空间。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要准确识变,站在历史制高点和时代最前沿,清醒分析时代问题、解答时代命题,立时代之潮头、通中外之变化、发理论之先声。要科学应变,不断推进概念创新、话语创新、范式创新、理论创新,把握时代主动权,有效回应时代问题,担起为促进发展提供服务、为维护安全提供保障的重任。要主动求变,不断提升理论领悟深度、方法创新力度、知识跨界广度,打破传统法学理论、范式的束缚,构建顺应时代潮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提高政治站位,在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全局中,高成效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研究的正确取向。要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在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快理论阐释基础研究、有用的决策参考对策研究。

  找准学科方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学理化、学术化、体系化总结网信事业法治成就、经验,高标准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立足中国网信事业重大成就和网络法治重要成果,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担起法治中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理论融合创新重任,聚焦提炼网络与信息法学科的独特命题、标识概念、原创理论、融通范式、跨界方法,着力明确本学科的自主性定位、核心范畴、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框架结构。

  以网络法、数据法、信息法等为主要内容,以服务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高水平开展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网信事业发展到哪里,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就要跟进到哪里。在法治轨道上应对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抓住关键环节、选好切入点。重点围绕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法治规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法治内涵、平台经济发展的法治机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法治模式、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法治规训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适时提出制度方案。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创新融通中外的法治话语,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对话,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