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发动和依靠群众”“溯源治理”“多元解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也契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现实需求。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更新治理理念,探索治理路径,构建矛盾化解多元机制,破除各种制约因素,对提升职能部门治理水平、充分激活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对此,今年以来,浙江、江西等地相继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变营商环境优化理念提升,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策略,有助于国内企业克服大环境挑战,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价值指引

  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现代社会治理的精神内核,并逐步演进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所在,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有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理念。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解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经营者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增强各级党政机关履职的主动性、透明度,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既有利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以化解和防范矛盾纠纷为目标。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注重及时解决当前矛盾纠纷,还注重修复因矛盾纠纷受损的社会关系,最大程度彰显“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价值,努力避免类似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营商环境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发生,实现公平、正义。同时,通过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规范行业营商风险的治理、预防和化解,也利于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实现对营商环境的优化。


  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原则

  回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形成过程,考察它在各个领域实践运用中的优秀理念、典型做法,可以发现,当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法治原则。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在法治原则下主动履职,必须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主动作为,但不逾矩、不越位。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保护,绝不是一味迁就企业、满足企业人员的诉求,而是要通过践行法治原则建立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预期,以此保障企业生产、投资、交易等行为的规范性,从而建立良好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交易公平公正。

  坚持预防性原则。“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诞生之初就确立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强调变消极预防、事后预防为积极预防、事前预防。各级党政机关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也要坚持预防为先,以问题为导向依法延伸营商环境治理触角,主动消除干扰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不良因素,助力建设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积极从源头上化解涉企矛盾纠纷,重点围绕侵害企业权益和税务、金融领域的常见问题,加强个案分析、类案总结,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揭示各类矛盾背后隐藏的体制机制问题,从源头上减少、防范各类涉企矛盾纠纷发生。

  坚持数字赋能原则。数字赋能使“治理”变成“智理”,并逐步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大数据赋能进行诉源治理,可以破除营商环境监管的滞后性和碎片化。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数字赋能有利于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通过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推广,可以有效促进一些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落地,例如数字化审批可以有效缩减工商登记、开办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数字信用可以让中小企业在缺少抵押物时获得信贷支持,公共资源大数据交易平台可以提升市场交易透明度等。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的应用深度广度,以数字赋能可以提升各部门办事效率和公信力,让各市场参与主体真正受益于营商环境政策优化提升。


  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具体路径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营商环境治理平台。“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诸多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应人为地进行条块分隔,各级党政机关必须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同频共振,凝聚诉源治理合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系统集成的整体治理,在营商环境治理主体上要突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加强机构间的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加快建成“共建共治共享”型营商环境治理平台,进而充分激活整体治理效能。

  建立商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并非只与少数股东的利益相关联,还可能影响企业员工、上下游商业合作体的利益,甚至波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鉴于此,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商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措并举促进源头治理正当其时。一方面,建立商事矛盾纠纷事前预防机制。职能部门要常态化深入企业“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政策咨询、风险研判等服务,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各类商事风险。同时,当企业在可能面临矛盾纠纷发起求助时,职能部门要主动履职,积极对企业进行指导,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问题及隐患。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商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各级党政机关可以整合司法行政部门、人民法院等单位资源,为企业提供多元解决纠纷渠道,满足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的实际需求。此外,要重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搭建专业行业领域人民调解助企平台,在矛盾纠纷数量较多或矛盾比较突出领域,建立相应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以落实“诉调衔接”机制。借助人民调解、司法调解间的相互衔接配合,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

  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作用。“枫桥经验”注重“人”这一主体性因素,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发挥行业协会自律自治作用,有利于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诉源治理的社会合力。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的公众建言献策和问题反馈平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不定期下沉基层,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确保营商环境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营商环境治理平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法学院、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