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网络文学盗版乱象需综合施策
新章节刚发出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会出现在盗版网站上;发布数千部网络小说的App“创作团队”只有4个人;盗版网站的浏览规模是正版网站的数倍……近期,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在数起网络文学侵权案中,犯罪嫌疑人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通过自行编写的“爬虫”软件肆无忌惮地盗取正版电子书,并发布在自行搭建的App上。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读者还时常被各类涉黄、涉赌信息侵扰,严重危害身心健康。(7月29日《法治日报》)
网络作家在网上吐槽作品被盗版,结果被对方找上门威胁;自己签约的小说才发布200多章,盗版平台的同名小说已“魔改”至1200章;连载中的书才更新几秒钟,盗版网站上就已经出现全部内容……网络文学盗版之严重,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多数网络文学平台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盗版;82.6%的网络作家深受盗版侵害,其中频繁经历盗版的比例超过四成。数据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证据。
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对创作者个人来说,既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打击,也是对他们合法权益的侵害,很多小说的收入来源于读者的付费阅读,但若是频繁地被盗版,创作者的收入肯定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一种背离。目前,各地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网络文学盗版乱象的发生则证明,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学盗版显然是违法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明确,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剽窃他人作品的,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目前各种形式的盗版现象,必须以法律利剑加强惩戒,形成必要震慑,如此才能以儆效尤。
当然,若想从根本上杜绝网络文学盗版的乱象,仍然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则,依靠法治。考虑到个人维权的“势单力薄”,应统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版权保护力量,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著作权审判质效,切实提升新时代著作权司法保护水平。二则,依靠行业自律。此前,20家省级网络作协和522名网络文学作家、12家平台发声倡议,呼吁抵制有抄袭行为的网络作家和发布盗版资源的网站。这样来自行业内部的净化应进一步加强探索,不断丰富完善。三则,依靠良好氛围。通过专家讲座、作家座谈、基层作协负责人培训、网络公开课、维权行动等措施,结合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对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进行著作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著作权保护氛围。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内容产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盗版行为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等难题。从司法实践、行业自律、法律宣传等多个方面着力破解网络文学盗版乱象,才能真正在网络文学领域树立起风清气正的氛围,让网络文学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