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探索政法青年人才培育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任晓宁 通讯员丁宇康)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政法委聚焦优秀政法干部培养,将挂职锻炼作为助推政法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开展“双向挂职”,着力构建起“多岗历练、多向锻造”的培养机制,为平安通辽、法治通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择优选派,让挂职干部“多向锻造”。通辽市委政法委择优选派德才兼备、有培养前景的年轻干部开展“双向”挂职。注重把挂职干部放在工作任务重、矛盾问题多的政工、宣传、信访等岗位锻炼。推荐旗县政法机关干部到市直政法部门内设机构上挂“育苗”,选派市直政法干部到旗县政法机关下派“墩苗”,努力实现提升年轻干部素质和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双赢。

  坚持定岗明责,让挂职干部“有位有为”。严格落实挂职工作纪实制度,明确挂职干部岗位职务和分管职责,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挂职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坚持跟踪培养,让挂职干部“学有所得”。建立挂职干部管理机制及工作台账,加强跟踪管理,派出单位分管同志为挂职干部的培养联系人,挂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业务导师,给挂职干部压上担子、压实责任。

  坚持从严考核,让挂职干部“成长成才”。在挂职期间,对挂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督导考核,挂职期满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通过述职评议、群众座谈、民主测评等方式,对挂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作出书面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作为其进一步培养使用的重要参考。

  近年来,通辽市委政法委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源源不断地培养选拔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为推动全市政法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