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滔:捍卫公平正义是她永恒的追求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回去后,我将自觉按照报告部署抓好落实,让追寻公平正义的心更加明亮、脚步更有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再滔这样说道。

  作为一名检察官,捍卫公平正义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在杨再滔十余年的公诉生涯里,她曾担任过多个大案要案的公诉人,办理过上千件案件,从未出现错案。她心中装着“公平正义”,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绚丽光彩。


  “啃硬骨头”办大案

  1998年10月,贵州省凯里市接连发生两起恶性凶杀案,引起公众极大关注,被称为“凯里两案”。“凯里两案”案情复杂,虽然公安机关追凶的脚步从未停止,但苦于证据不足一直没能破案。

  直到18年后的2016年,因一起偶然事件,公安机关发现一枚指纹,与“凯里两案”现场所留指纹一致,至此,“凯里两案”的真凶浮出水面。

  2017年12月,根据工作安排,杨再滔提前介入“凯里两案”侦查工作,并担任公诉人。因“凯里两案”案情复杂,近百宗案卷已经尘封了19年,尽管两名嫌疑人对自己19年前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真正要把这个案件办成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铁案,就必须仔细把握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当时33岁的杨再滔在检察院已经工作10年,她一如既往地严谨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为此,杨再滔翻阅了公安机关19年以来整理的近两个铁皮柜上万人的调查笔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证据线索。再比对新旧刑法对相关证据的法律规定,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进行审查,不断完善瑕疵证据、客观物证的补强等,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在办理“凯里两案”时,杨再滔每天加班加点,和侦查人员多次深入尘封19年的案发现场进行复勘,指导收集固定复勘证据。一共为“凯里两案”制作审查报告142页,并多次听取被害人近亲属意见、辩护人意见。

  在案件起诉后,杨再滔又加班加点地完善出庭预案。她制作论证得当、说理充分、法理情兼容的公诉意见,最终实现该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杨再滔撰写的“凯里两案”经验材料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肯定,并转发全国检察机关学习,“凯里两案”办案团队也被贵州省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杨再滔说:“作为一名检察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只有细心用心,才能把案件办成精品。”


  重调查研究 挑战疑难案件

  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办案精神,杨再滔很快成为了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勇于担当的青年骨干,而每遇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她总是主动请缨。

  例如涉案资金21亿元的“5·04”非法组织领导传销案,“6·06”涉黑案,吴某国、王某珍故意杀人“零口供”案等,都是杨再滔所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尤其是“6·06”涉黑案,涉案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当地存续时间长、资金雄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并且违法犯罪时间长、犯罪线索多、犯罪类型多样。由于办案难度大,杨再滔经常彻夜与侦查人员讨论案件定性、追诉时效等问题。为确保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她随时与侦查人员保持电话沟通,及时对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

  2020年7月至8月,尤其是“6·06”涉黑案进入法庭审理阶段后,杨再滔与公诉人一起制作庭审预案,总结当日庭审焦点,预判之后辩论焦点,工作到深夜成为常态。

  因为“6·06”涉黑案涉案人员众多,且长期在凯里市及周边区域活动。在办理该案时,杨再滔还遇到过威胁,但她从不胆怯,面对打听案情的人,她也严守工作秘密,未曾泄露一丝案情。

  办理吴某国、王某珍故意杀人“零口供”案时,怀孕的杨再滔多次前往案发地复勘现场,调取周围邻居证言,多次听取被害人家属意见。

  2018年11月,离她的预产期不到1个月。该案开庭,虽然领导出于关心让其他检察官代为开庭,但她牢记着自己对被害人家属“找回公道”的承诺,也考虑到该案疑难复杂、属间接证据定罪案件,对案情熟悉程度、间接证据掌握程度的要求极高,为此,她谢绝领导好意,挺着即将临盆的身子,带着精心准备的庭审预案出庭指控犯罪嫌疑人。

  庭审中,她多次喘不过气来,汗流浃背,但她用毅力坚持着,法官、陪审员、被害人家属、当地群众也为其敬业精神所感动,经过整整一天的庭审与激烈交锋,最终使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判刑。

  “零口供”给案件办理带来巨大挑战。但是,由于杨再滔基础工作扎实,证据体系到位,条理清楚,指控有力,法院采纳了她的全部指控事实和量刑建议,该案庭审视频也被广泛用于黔东南州检察系统内公诉人出庭公诉教学案例。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纰漏,很可能发生冤假错案,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损害法律的威严。”在杨再滔看来,公诉人的双肩担起的是公平和正义。身为一名公诉人,她必须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用公平和正义撑起法治的天空

  正是因为办案时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案件总是办得又准又快又好,杨再滔赢得了黔东南州百姓的信任。在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窗口,经常有来访者点名说:“我一定要杨再滔承办这起案件,我只信任她!”

  对于这份信任,杨再滔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农民的女儿,深知民众的疾苦,能用公平和正义为他们撑起一片法治的天空,让每一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是我办案的追求。”

  因此,在办案中,杨再滔总是要前往案发现场,听取被害人意见,下乡入村查找证人,不放过一个疑点,贴近群众,服务百姓。2021年,其在办理杨某某故意杀妻一案中,当得知杨某某尚有三个未成年子女后,她悄悄地去学校看望了孩子们,调查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经济情况及其近亲属经济、抚养能力等情况,迅速联合未检部门、控申部门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了解到孩子爷爷与姥姥相互争夺抚养权、对杨某某夫妻二人财产处置纠纷后,她多次协调双方,达成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共识,最终落实监护权和未来的生活保障。

  “并不能止于办案。”杨再滔说:“丈夫杀害妻子本已是人间悲剧,但最可怜的还是那三个未成年子女,他们何错之有,却一朝之间同时失去父母。我不想孩子们多次回忆这痛苦的时刻,我希望他们从未记起我,甚至快速遗忘这件事,开始全新的生活。”

  业余时间,杨再滔也善于思索、勤于总结。2020年以来,杨再滔撰写的典型案例被贵州省人民检察院采纳12篇,承办多起重特大毒品案、故意杀人案、抢劫等恶性案件,她办理的龚某故意杀人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自行补充侦查典型案例之首。

  也正是始终怀着求极致、办精案的初心使命,杨再滔荣获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如今,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杨再滔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不论是作为检察工作者还是人大代表,她始终如一地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以尽职担当守卫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