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感悟
以前,我对茶叶不是很了解,也不十分爱喝,感觉茶又苦又涩,且喝不出味道来。而父亲却很喜欢喝茶,他退休后一个人常常泡茶、品茶,养花养草,颇有一番情调。
有时父亲给我讲茶道,什么茶好喝,什么茶喝了养生,不同品种的茶叶到水中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去泡怎么去品,总是讲得绘声绘色。家里人每次去外地出差或者旅游都会给父亲捎回新鲜上等的好茶。喝茶的好多道理都是父亲告诉我的。其实喝茶是件很文雅的事,人们把它叫作品茗,有专门的茶道,据说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学着喝茶的,我常常在困倦时喝点茶,以缓解一天的疲劳。
中年的我喜欢上了喝茶,捏一撮茶叶放进透明的茶杯里,用水一冲,茶叶便会婆娑起舞,透过玻璃杯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上下翻滚的舞姿。茶叶无非有两种姿态:浮、沉;喝茶无非两种姿势:拿起、放下。唯有沉浮才有茶的清香;唯有拿起放下才能彰显喝茶人的风采;懂得浮沉与拿放才能把握机会成就人生。人生亦如茶,唯有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才能真正地拿得起放得下。待到山花烂漫时,方得茶香满天下。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淡淡的、绿绿的,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如针状直立悬浮,良久后始舒展下沉,味道清香不俗。品茶也要有适当的环境,布置不必讲究,而是在安静环境下,去真正品味茶的滋味,因为茶需要静品。而酒却不同,它需要热闹。茶很纯洁,倘若杯里有油腻之物,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时,才能真正享受它。而喝茶与交友也为同理,陆羽在《茶经》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草木有气脉,茶有灵魂,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才能体会禅茶一味,品茶悟道。
春到人间草木知,“茶”即“人间草木”,“草”在上,“人”居中,“木”在下。人在草木间汲取天地精华,是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人”并非“天”外之物,也就无所谓对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违农时”的日常劳作,到修齐治平“以德配天”的治国理政,天人合一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用伦常。
关于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得更紧密,拉得更透彻,不为尘世所染,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用安静的心做事。茶依旧是那份茶,水温不同,快慢有序,每一次的茶,味道口感都不同。茶性俭,不媚奢华。爱喝茶的人,宠辱不惊,低调沉稳,谈吐文雅。喝茶止语,静而安,安而定,定而慧,慧而悟。
一壶茶,让时间慢下来,让心静下来。一壶茶水,收藏着多年来的悠闲时光。无论多忙碌,只要泡上一壶茶,看那香气萦绕,心灵就逐渐丰满。茶香的源头,不在双手,而在心间。有的人说,喝咖啡的人坐一起谈论的是未来。喝茶的人坐一起却多是叙叙旧。诚然,喝茶之人,不激进、不急躁。沉得下心来思考,对世事看得更淡、更高、更远。
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幽居,浅斟慢品,视尘世浮华如水雾,缭绕飘散。倒上一杯茶,世上一切的喧嚣、浮华安静了下来,在人与茶无声的交流之间,才能领悟真正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绵薄之力而成就自我。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