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院多措并举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张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期,河北省各级法院紧扣各类市场主体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案件审理方式,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添彩。


  及时解封账户,缓解企业困境

  前不久,唐山市高新区人民法院费法官接到律师刘某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可以立即解封其代理企业的银行账户。

  刘某代理的企业(被告)因与某企业(原告)有经济纠纷而被通过诉前保全的方式查封了账户,但公司正处于股权重组过渡期,经营举步维艰,冻结公司账户会使公司经营状态雪上加霜,可能走上破产结局,于是被告公司不得已向法院提起申请解除账号查封。

  得知情况后,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境,费法官当天便向该企业及有关部门了解核实情况,并积极与原告进行协调,最终,原告同意解封被告一个账户,被告也同意一旦渡过难关,主动与原告协调解决经济纠纷。因为赶上疫情,银行无法正常对外开放营业,费法官又马上联系银行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协调,最终银行同意第二天上午专门安排人员为法院办理业务。第二天一早,费法官一行找到原告拿到申请,然后马不停蹄来到银行办理解封业务,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24小时。

  唐山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特事特办,为缓解企业困境、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做法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肯定。


  诉前化解案结事了,避免企业失信受惩戒

  东光县人民法院受理的原告沧州某公司诉被告贵州省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经过法官和原被告双方的不懈努力,在诉前化解阶段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因涉案标的额较小,且考虑被告企业系远在千里之外,为进一步缩短解纷时长,减轻企业诉累,承办该案的郑法官在充分了解案情及审查证据的前提下,组织企业双方负责人在网上调解。

  在双方对账无异议的前提下,郑法官充分兼顾原告企业权益及被告企业难处,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限定被告企业付款时间及原告企业发货时间,并以给付违约金的形式确定违约后果,既保护该合同的正常履行,维护双方合作关系,又促进企业以低成本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郑法官表示,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在让企业纠纷止步于诉前的同时,使企业以诸如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的,减轻企业压力以及因判决可能带来失信惩戒、账户冻结及财产查封等执行工作对企业经营带来的打击,帮助企业攻克难关,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速裁快执解燃眉,恢复供电保生产

  近期,定兴县人民法院为企业纾困解难,依法快速先予执行,48小时内帮助企业恢复供电,保障了正常经营。

  申请人刘某某、陈某某起诉被执行人李某某损害股东利益,未经股东会决议和大股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利用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管理公章的便利条件,私自向供电公司报停公司的生产用电,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该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月销售额为400多万元,若不尽快恢复供电,将会导致大量订单延期、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大量合同涉诉纠纷等严重后果。

  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困难,定兴县人民法院按照涉营商环境案件“绿色快办”要求,依法快速审核相关材料,联系被执行人及其代理人,向其释法明理,要求其主动到供电公司履行恢复供电义务。得知被执行人在外地无法履行手续后,立即出具裁定书,裁定供电公司恢复供电。同时,执行局干警主动到供电公司沟通协调相关工作,使供电公司恢复了对企业的供电,案件仅用48小时就得到圆满解决,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定兴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用足用好各项司法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努力营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