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0推进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 服务语种增至21种

  本报讯(记者汤瑜) 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全国第37个“110宣传日”,这一天,北京110也迎来了27岁“生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北京110已实现制度机制再升级,规范闭环式接处警工作流程。

  针对近年来110报警电话总量持续上升、群众咨询求助不断增多的情况,北京110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特别是涉及病患和家属、孤寡老人儿童等求助,第一时间派警处置,并同步开展线上疏导,化解群众忧虑,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4月26日,北京110接报一起白血病患者紧急求助的警情,接警员立即部署属地分局处置,同时多方协调以最快速度把患者送到医院救治。

  多年来,北京110坚持首善标准,已实现制度机制再升级。从接警、布警、出警、反馈等全环节入手,完善了110接处警工作和警情数据的实施细则和规范,明确了快速响应、精准布警的接处警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闭环式接处警工作流程。

  北京市公安局介绍,从群众关心的出警速度和执法水平入手,已持续开展110接处警专项整治,在牵头制定派出所指挥室建设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牵动全局400余个派出所全部实现了指挥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同时,将基层110接处警工作纳入执法质量监督考核,全面评估各单位接处警水平,并综合运用定向抽查、网上巡检、随机回访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从源头上、环节上、成效上推进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

  目前,在畅通民意渠道、做好为民服务的路上,北京110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在加强线上对接方面,做到“一键通”“平台通”,对非公安机关管辖的情况引导转递12345受理解答,实现即时共享信息、快速转递处置、有效跟进反馈结果。据统计,年均有90余万件非警务类咨询和求助被及时流转到政府其他部门处理;在加强线下协作方面,北京警方定期开展岗位实战培训,由北京110选派业务骨干进驻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开展“沉浸式”实地联勤,实现了与市政府“接诉即办”无缝衔接,共同合力打造“一站式”服务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110与120、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社会单位不断加强合作联动,汇聚共建共治力量。2022年初,冬奥盛事在北京举办,北京110依托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多语言警务援助机制,及时将外国人报警转递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专席,以“在线同步翻译”的方式提供英、法、德、日、韩等21种语言服务。

  北京110的27年,是一代代接警员奋斗的历史。坚守“110”20余年的接警员牛云龙,把接警经验编成岗位培训教材,为一批批接警员传授经验方法;青年民警纪晓甜总结了接警语言技巧“四部曲”供同事学习借鉴。一些青年民警组建110宣传团队进社区、进学校,参加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广泛开展110宣讲,讲好新时代北京110故事。

  27年来,北京110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