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城市提供有力政法保障

法治“芜”优的“南陵新图景”


  三国时的法令化身新时代普法载体,“心连心”调解成为乡村安全稳定器,社会帮矫人、司法所干警变成社区矫正对象的贴心人……古代名将、今日贤人,如今都是法治“芜”优当之无愧的忠实践行者,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古为今用,助普法“芜”优

  谁能想到,三国名将周瑜在新时代成为“普法明星”。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依托历史典故和地方特色,一体化打造“周郎法治”平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助推法治南陵实现新跨越。

  “周郎法治”文化艺术馆位于南陵县奎湖湿地公园东南侧,分设法润春谷·名将周瑜、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治南陵·硕果累累等板块。馆内陈列了多件在全国范围征集的书法、歌曲、儿童漫画、诗歌等法治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源自群众又由群众传播,群众自编自演、自弹自唱,已连续开展4届“12·4”大型法治文艺汇演。《周郎法治主题曲》唱出了南陵人对法治的向往,《周郎法治画册》定格了法治南陵的经典瞬间,《我的法治故事》汇聚了百余位法治人所思所盼、所谋所为的点滴,《周郎法治典型案例》再现了执法人严格执法、柔性执法的担当和情怀,《柳暗》《青苗》《安居》《隔壁邻里》等一批精品力作,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

  2020年8月21日,安徽省依托“一五”“二五”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张伯英、张家伦的感人故事,在南陵县家发镇板石岭建成第一家农民普法馆。馆内陈列分为农业法治厅、农村法治厅、农民法治厅、两贤普法厅,以文件、文字、图片、动漫、案例、实物、书籍等为媒介,保留生产生活气息,强化场景体验,展示农村法治文化发展进程。

  为全面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和全民守法基础,南陵县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制度规范体系、要素保障体系“三大体系”。配强普法力量,选聘46名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团、青少年法治宣讲团,围绕民法典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和振兴乡村、护航成长等主题普法活动,并利用法治课堂和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普法。


  群策群力,让解纷“芜”优

  在南陵县许镇黄墓村的“老曹调解工作室”,记者看见几位村民正喝着茶向“老曹”咨询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工作室的书架上都是关于农村常见的各类法律问题的资料和书籍。

  “老曹”名叫曹优根,去年底来到黄墓村担任驻村干部。为将各类矛盾隐患消化在萌芽状态,黄墓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动和帮扶单位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在全县率先成立黄墓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和“老曹调解工作室”。

  南陵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南陵县积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调解多元化、复议规范化、应急精准化为要求,在立足“五强五访”(强党建、强组织、强作风、强网络、强监督;走访常态化、遍访精准化、接访制度化、回访实时化、察访规范化)新时代群众路线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有效发挥县司法局、信访局、法院“3+X”职能作用,实现访调诉深度对接、矛盾多元化解。

  自2022年4月,南陵县司法局“沈为人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了100多起矛盾纠纷,且都已实际履行到位。“当纠纷当事人来到工作室请求法律帮助时,我们都以最热情的姿态接待他们,调解之前先与他们谈心,详细倾听他们的陈述,了解他们的最终诉求,在找准纠纷的症结之后,拟定切入点开始调解。”调解员沈为人说,“心连心”调解方法是他的“制胜法宝”。扎根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的第一书记胡太平,20多年来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调解工作法,通过奉献精神赢民心、平等协商聚民心、“保姆服务”暖民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当地的“调解土专家”。2020年以来,南陵县各级调解机构成功调解较大矛盾纠纷2707件。


  暖心帮教,令社区“芜”优

  “社区矫正人员如果离开服刑区域,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报警。”南陵县司法局局长章任说,虽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但他们也有另一套方法,让社矫人员自愿留在社区,安心服刑。

  2020年11月,南陵县司法局紧扣村(社区)职能定位,立足南陵实际,坚持先行先试,深入探索村(社区)“两委”协助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目前试点经验已在全省铺开。

  南陵县有近400名社区矫正对象,他们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又有重新犯罪的冲动,再犯罪风险较高。南陵县司法局深挖社会资源,动员村(社区)里的老党员、老教师和退休村(社区)干部等积极参与,由村(社区)“两委”推荐,组成一支近300人的帮矫人队伍,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完善机制,绘制“村(社区)‘两委’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帮矫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规定村(社区)“两委”的21项职能和帮矫人的17项职能,涵盖社区矫正对象评估、入矫、在矫、解矫的各环节。同时搭建信息研判和问题处置平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有效保障了相关问题早发现、快解决。

  据悉,2021年南陵县共开展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疏导21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15起,帮助就业创业86人,临时救助53人,协调子女入学8起,全年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