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体育作业“在线” 需要家校融合“上线”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体育局、福州市教育局联合印发《福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逐步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鼓励学校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10月13日人民网)
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首要标准。而体育等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常常被各类“主科”挤占,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发展不均衡、不全面,身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教育部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激烈的教育竞争,学业压力下,学生课内外负担较重,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2020年9月,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明确表示,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为了强健孩子体魄,在此前各地探索的基础上,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并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福建省福州市出台新规,要求逐步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仅限于寒暑假,而是包括全学年,力度更大,更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从此前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在线”以来,各方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一方面,46.17%的学校没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部分地区仅下发指导性文件,但未对学校家庭体育作业作强制要求,导致许多学生天天闷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对于体育家庭作业,许多学生窝在家里做,仅有13.85%的小学生在专业运动场馆锻炼,运动效果欠佳;有高达71.41%的小学生的体育暑假作业中有跳绳一项,这体现了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学生选择体育家庭作业过于功利化;小学生运动时间不足,在有体育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中,学校要求锻炼时长超过1小时的不足15%,有将近一半的小学生运动时长要求在30分钟以内。另一方面,学校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有提交文字回执、上传图片视频、小程序上“打卡”等。然而,有些家长只是“一签了事”,没有督促孩子进行日常锻炼。同时,有超过30%家长反映,学校对完成情况“无硬性要求”。一些家长仍然沉浸在“应试体育”思维中,对分数看得重,对孩子体质却不上心,对体育家庭作业容易满足,甚至帮孩子弄虚作假得“高分”。
可见,体育家庭作业“在线”,更需家校融合“上线”。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家庭作业,全面落实教育部等部门要求,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开发小程序等应用,与简单的可穿戴设备结合,帮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锻炼,运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并督促家长和学生形成按时锻炼的习惯,解决家长难陪同、填表“走过场”等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开放操场、运动馆,方便孩子在假期中锻炼;公园、社区可以增添或改造面向学生的运动设备和场地,方便学生进行有氧运动等。特别是家长对体育锻炼要高度重视,带头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配合学校教师督促学生进行校外运动,完成好体育家庭作业,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增强国民健康素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