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人民法院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建设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人民法院为人民群众提供集约集成、在线融合的司法服务,2021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143.9万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之所欲,法之所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人民法院逐步建成智慧服务系统。2017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启动在线调解平台建设试点工作;2018年2月28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正式上线并进入试运行。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成效相关数据,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3502家法院全部实现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调解平台应用率达100%,平均每分钟就有66件矛盾纠纷在平台上进行调解……202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为各方诉讼主体参与在线诉讼提供程序指引,推动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加速推进,2021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143.9万件;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对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的在线调解活动作出规定。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推动在线诉讼、在线调解所需配套技术的支撑体系构建;“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集成整合调解、立案、阅卷、送达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和地方法院特色服务功能,实现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解决了以往各级法院网上服务访问入口多、选择难的问题,确保在线服务更加方便、统一、规范。截至2022年9月,全国四级法院以及9万多个调解组织、35万多名调解员入驻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解纷服务,诉源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如果持续关注近些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就不难发现,从2004年起,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在持续增长,在2016年和2019年先后突破2千万件、3千万件,虽然在2020年出现了10多年来的首次下降,但2021年在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后,再次呈现出增长态势,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更加频繁、更具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法官快速锁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2016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指导各级法院随案制作电子卷宗,法官基于电子卷宗开展阅卷、合议等工作,审理过程全程留痕。通过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网上流转,以往平均耗时15天的上诉案件卷宗移送工作,现在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依托司法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为法官审判办案提供案件卷宗信息自动回填、法律知识服务、文书辅助制作、类案自动推送等智能辅助办案工具;实现政法机关办理刑事、减刑假释等案件网上协同化,统一证据标准,保障司法公正,等。贯穿从案件立案到归档全过程的电子卷宗的智能化应用,既为法官提供了便利,也切实促进了司法公正水平的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执行工作是整个司法程序的关键一环。为了兑现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大量执行程序性工作仍需法官登门处置,有些财产执行案件存在办理信息不统一不对称等问题。人民法院坚持执行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执行工作体系,推动建立覆盖全国法院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查控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可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各类财产信息,实现了依法调查财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加强与社会征信体系对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0家单位开展联合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特定职务以及出行、购房等进行限制,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行网络司法拍卖,通过淘宝、京东等7家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标的物,传统拍卖程序中的公告、缴纳保证金等,都在互联网拍卖平台上进行,解决了财产变现难题。截至2022年9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超过600亿元。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可期。人民法院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建设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