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兴起的哄睡服务亟待规范

  近年来,失眠问题引发关注,也催生了睡眠经济。在淘宝搜索“哄睡”,能看到许多提供哄睡服务的店铺,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个小时不等。在语音连麦的情况下,收费较高的哄睡师一个小时为450元,而普通收费的哄睡师一个小时为50元,有的店铺已经做到了月销上万。日前有企业发布公告称,将出资近6亿元参与设立睡眠数字疗法基金,主要投资于睡眠数字疗法的新兴技术产业公司及与生态相关的其他优质公司。(10月16日中国经济网)

  这些年来,受职场竞争激烈、生活方式日益丰富等因素影响,受睡眠障碍困扰的人越来越多。2022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19岁至35岁的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睡不好”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痛点。睡不着、睡不好,不仅当时折磨人、事后打不起精神,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罹患慢性病的风险上升。事实上,改善睡眠的方式很多,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改变生活习惯等。近年来出现的哄睡服务,是其中比较前卫且温和的一种。下载一个助眠软件,听一些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的声音,或是由真人通过电话呢喃耳语、低吟浅唱,这类数字产品与服务,对一些人的确可起到助眠作用。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哄人入睡成了一门好生意,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存在,更需要防范服务乱象等问题。夜深人静、耳边私语,要当心哄睡故事里出现低俗色情内容。这类不良现象已经出现,且引起了舆论关注。此外,有哄睡师1小时收费450元,这个收费是否合理,服务是否达到了效果等,尚未推出统一的标准。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容易“有苦说不出”。

  还要看到,尽管哄睡服务已经趋于专业和正统,但也只能发挥助眠作用,不能成为治疗手段。睡眠障碍的治疗,仍然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遵循专门的诊疗流程。哄睡服务不过是为顾客营造利于睡眠的环境,缺乏诊疗规范和相关法律的约束,不能宣扬有治疗功能,真正因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必须到医疗机构接受正规诊疗。

  睡眠不好和睡眠障碍、哄睡服务和医疗服务有着明显不同。把这些概念搞混,部分患有与睡眠障碍相关疾病的患者,如果在商家兜售的哄睡服务中寻求治疗,可能耽误诊疗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提供服务的商家要守住助眠和治疗之间的边界,平台要强化内容管理与约束之外,消费者也应当做到甄别服务优劣,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借助互联网解决一些传统的健康问题,有望成为新的创新风口。以哄睡服务为代表的睡眠数字疗法,是众多数字疗法或数字药物中的一种。这些年,不仅哄睡服务得到迅速发展,通过游戏治愈相关疾病等数字疗法也方兴未艾。为哄睡服务立规矩,其实也是在为同类创新立规矩,其意义或远超这项服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