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推动“跨省通办”更快更便捷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大业务统筹力度,抓紧出台新增“跨省通办”事项的配套政策、实施方案、试点计划等。各地区要加强对“跨省通办”任务落实的省级统筹,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加快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10月6日新华网)
@吴睿鸫:“跨省通办”政策扩围,不仅是顺应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力举措,也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些制度安排必将极大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准,极大地激发市场内在活力。从扩围事项来看,既涉及普通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也涉及市场主体“颇费周折”的“事情”,其初衷是让群众与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围绕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提出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如今,“跨省通办”扩围,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更快更便捷服务民生,一定能让群众与企业真正感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更好实现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一地办、一次办”。
破除餐饮业“隐性消费”
点餐前没有明示,结账时却发现账单上多了每人5元的餐位费,这合理吗?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民李女士投诉称,自己在餐厅用餐后,却被额外收取15元餐位费。10月8日,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来到该餐厅检查,现场开具了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采用纸制牌公示餐位费价格及内容,做到明码标价。(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丁家发:餐饮行业“隐性消费”由来已久,成为薅消费者“羊毛”的潜规则。从餐具费到餐位费,从茶水费到酱料费,可谓花样百出,点餐时店家一般并不主动告知需收费,顾客进了餐馆,或许还没点菜,就已经消费了几元钱。餐饮行业各种“隐性消费”的套路和潜规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霸王条款”,属于违法乱收费行为。对“隐性消费”必须零容忍,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打击这种“隐性消费”行为,对不法商家予以严厉的惩罚,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还要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渠道,进一步降低维权成本,积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投诉和维权,倒逼商家守法、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