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针对现阶段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近日作出回应,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参与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开展工作,倡导文明新风,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陋习。全国妇联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探索妇联组织参与推进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工作,更好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0月12日法治网)

  移风易俗,移的是旧风,易的是陋俗。人情要讲,但“人情歪风”也必须整治。厚葬薄养、天价宴席、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是打着人情、传统的旗号走形变异的风俗习惯。美其名曰是讲礼数,背后却是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必须要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整治。

  过去在农村,高价彩礼难以禁绝、“无事酒”“人情债”负担较重、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方也高度关注。经过一系列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各地移风易俗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地方仍然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抓重点领域、抓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各地方应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治理范畴,充分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等,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村民自治,强化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让群众主动参与、积极自治,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动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创文明乡风、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

  厚植新风正气,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报备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动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乡村蔚然成风。

  农村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移风易俗要长期抓、持续抓,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劲吹广袤乡村大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凝聚崇德向善、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塑造农民精神新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