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破“网红盐”噱头
近来在网络上,各类“网红”进口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喜马拉雅粉盐、波斯蓝盐、美国夏威夷黑盐、法国灰盐、盐之花……除了包装精美,形形色色,以原产地为“卖点”,这些盐的价格更贵得惊人。例如一瓶425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售价为169元,与普通袋装食用盐相比要贵了50多倍。(9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夏威夷火山红盐混合有红色的火山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质地脆嫩,口感温和”“法国灰盐来自凯尔特海,含水量较高,湿润而脆薄,富含矿物质”……在商家的文案中,各种“网红”进口盐不仅充满异域风情,而且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尽管动辄比普通盐贵几十倍,仍有不少消费者对价格不菲的“网红盐”趋之若鹜。
“网红盐”普遍以“自然、原产地、富含矿物质”为主打“卖点”,然而仔细探究,这些概念不乏炒作之嫌。首先,食用盐主要包括海盐、湖盐、矿盐,分别来自海水、天然卤水、地下盐矿床。可以说,所有食用盐都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的。其次,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纯度达标,不同产地的盐营养成分和价值没有太大差别。再者,“网红盐”中的矿物质也并非越多越好。以宣称含有84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的喜马拉雅粉盐为例,其中的砷、铅、铝、镉、汞、稀土等17种元素已被证实人体不需要,甚至对人体有害;钠、磷等元素如果在体内积蓄过多反而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更重要的是,宣传吃盐补充营养成分与倡导低盐饮食的方向背道而驰。《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家庭减盐取得成效,居民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降至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1.2克,但与每日5克的推荐量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现实来看,控制盐的摄入量比选择什么盐更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家大肆炒作“网红盐”,兜售吃盐补充矿物质和营养成分的理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此外,“吃盐补钙”的说法更是有悖科学,自相矛盾。事实上,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反而会导致钙质流失。食盐含有钠离子,而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系的,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节。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有研究显示,每吃下6克盐,大约就会丢掉40到60毫克的钙。因此,“吃盐补钙”完全不靠谱,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商家大肆炒作“网红盐”,不仅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此,有关部门必须主动介入,实行强有力监管。要加强执法力度,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约束、规范商家的不实宣传,严格查处违规营销行为,对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说法予以叫停,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加强营养学常识的宣传普及,帮助消费者提高鉴别力,识破“网红盐”的营销噱头,让更多人知晓“网红盐”与普通食盐的功能并无二致,进而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让人们明明白白地消费,不要掉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