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至特色法庭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
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已建县2000余年,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渭水,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有“中国猕猴桃之都”的美誉。
周至县人民法院终南人民法庭位于周至县终南镇,辖3个镇的56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区人口约18万。近年来,终南法庭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将“产业专业化司法保障”与“党建标准化全面提升和文化本土化价值构建”有机融合,以“小法庭”保障“猕猴桃大产业”为司法服务着力点,通过“猕猴桃产业巡回审判庭”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设立特色巡回审判庭
“杜法官,甘肃一客商购买我家的猕猴桃未支付货款,现在找不到人,孩子马上要开学了,学费、生活费等还没着落,怎么办?”8月29日,家住终南镇大庄寨村的孟某来到终南法庭求助。
当时正值猕猴桃成熟和采摘时节,也是猕猴桃交易旺季,前来周至采购的客商较多,因买卖而产生的纠纷也变多了。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终南法庭庭长杜旭松考虑到孟某并没有清晰描述对方的特征,如果盲目寻找,如同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不说,效率还低。他想到该客商收购的猕猴桃肯定要放到冷库存储,而且附近村委会和客商打交道较多,向附近大的冷库和村委会打听,说不定会得到一些有用的讯息。
杜旭松当机立断,马上带领工作人员多方寻找,经过半日奔忙,最终在楼观镇一处猕猴桃地里找到了该客商。原来该客商手机丢失,联系不上孟某,心里也惦记着给孟某支付货款,苦于忘记孟某的电话号码而无法联系,其对孟某表示了歉意,当场就按照约定支付了全部货款。
记者了解到,终南法庭专门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巡回审判庭”,围绕猕猴桃产业“产供销”三大环节,着力提升土地流转、农产品保险、网上交易、平台带货、合同签订、运输、仓储、深加工等环节相关纠纷的审理能力,开通涉猕猴桃纠纷审理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快立、快审、快调、快结,并延伸提供纠纷预防和化解的法治保障服务,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乡村振兴产业链上。
此外,终南法庭还建立了“一站式诉讼服务站”,积极开通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服务,解决行动不便、地处偏远、老幼病残弱等特殊群体诉讼的实际困难。在“一站式诉讼服务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便捷诉讼平台,充分发挥一村一调解、诉前委派调解、驻庭调解、诉调对接四项解纷机制作用,融合村、社区多方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摆在前面,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杜旭松说,人民法庭身处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第一线,终南法庭始终坚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法庭。
司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感谢法官,真没想到咱们法庭能上门服务,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问题。”“案件处理后,我们就能快速生产了,一点都没耽误工作进度,终南法庭真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今年3月15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一致给终南法庭“点赞”。
一年前,原告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包装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混凝土购销合同》,由原告向被告供应商品混凝土。原告按照约定陆续供应商品混凝土,累计货款10余万元。交易期间,双方企业对货款进行了核算,但被告一直未予支付。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及时联系双方了解相关情况,考虑到双方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尽快化解纷争,让企业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法官开启庭前调解绿色通道,从原、被告双方都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寻找最佳平衡方案,多次向双方释法明理,就争议问题交换意见。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也支付了货款。
杜旭松介绍,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终南法庭在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成立法官工作室,制定《终南法庭十项举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建好企业诉讼服务的“第一站”。借助法官工作室,终南法庭主动问需于企,延伸法律服务触角,逐步攻克涉企案件难点、热点问题,精准定位法庭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结点和着力点,结合企业司法需求,为企业送上“订单式服务”,提供“法治体检”,当好“司法金牌客服”。
此外,终南法庭还积极发挥司法建议能动作用,将司法建议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抓手,及时总结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涉猕猴桃产业问题,发送司法建议并督促落实,今年以来已发送司法建议5份,为辖区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终南镇一位村干部表示,终南法庭给该村村委会发送的司法建议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村里根据建议及时排查,防范化解了好几起因猕猴桃买卖产生的纠纷。
积极拓展法治宣传阵地
在终南法庭,有一个“七色光”法治宣传小分队,对于辖区群众司法需求,特别是针对猕猴桃种植、交易等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等问题,定期开展法治宣讲、以案说法等普法宣传活动。小分队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法律宣传,并在油坊头村设立“法治宣传点”,细心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法治宣传小分队还加入了10余个村民生活群,在群里为大家提供在线法律服务,积极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除了开展线下活动之外,终南法庭还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通过法院专员对接,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就地调处、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在审判工作中,法官们在解决邻里纠纷时引用“仁义巷”典故;在家事审判中引入“德孝文化”;在涉青少年案件中利用当地名门典故等开展调解,提升案件调撤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治理中去。终南法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注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同时弘扬美德善行。“我们希望将特色传统文化融入诉源治理全过程。在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大力弘扬‘本土基因’,将传统文化注入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杜旭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