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创新基层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网格调处、协调联动、服务集成“三项机制”,今年以来,已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2533起,成功调处2491起,调处率达98.34%。
来宾市以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出台《来宾市深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一级网格70个、二级网格809个、三级网格4875个,四级网格7109个,医院、学校、商圈等专属网格1117个;坚持立足网格职能,在乡镇、街道分别推行“乡呼县应,上下联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发现问题及时呼、研判问题迅速转、解决问题马上办、分析问题跟踪督”的全链条闭环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基层网格共处理有效事务信息18.5万多条;依托“雪亮工程”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实现“三网融合”,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为指挥中枢,把资源权限下放至村(社区)网格,实现基层事务工作“一网通办”, 截至目前,全市基层网格共处理有效事务信息4.65万条。
全力整合专业力量,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健全完善网格事项准入机制,赋予街道统筹协调权、行政事务权、考核评价权、执法调度权,凡是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事项,对应的主管部门均按照“费随事走”原则建立人、财、物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执法委员会+综治中心+执法大队+网格化管理+智治支撑”基层治理模式,梳理资源、需求、责任“三张清单”,建立共驻共建共享多点联合响应机制;创新推行《县乡履职双向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县级职能部门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共同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落实落地,实现社区干部“减负”、服务人民“增效”。
针对盗窃类、诈骗类等治安案件,创新推动“警格+网格+综合执法队”管理模式,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制定出台《来宾市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实施意见》,明确社区网格员8项主责清单和23项协助清单,推动社区行政事务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行政事务2700多件,办结率达98.75%。乡镇(街道)负责人包村、村(社区)负责人包网格、网格干部包户包楼院的办法,村(社区)干部兼任网格长,楼栋长兼任网格员,网格长组织协调网格员开展采集基础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疫情防控等工作,提高群众对网格员的信任度。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处置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1个,协查管控返乡涉疫人员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