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严惩网店评论中的低俗色情内容

  “来选妃!”“兄弟们,这个可以。”……看到这些评论,来自北京的高中生小刘有些不知所措。她经常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衣物,下单之前习惯先去问答区或者评论区看看。可是在这里,她常常会“不小心看到”一些低俗、色情内容。这并非小刘一个人的困扰。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售卖女性内衣的商品问答区和高赞买家秀下,存在贩卖色情内容的现象。此外,在受青少年青睐的手办商品评论区,也经常有性暗示等问答内容。(8月24日《法治日报》)

  网店的评论区应该是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反馈区以及消费者与商家、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区,而不少低俗、色情内容的出现,污染了评论区,让评论区变成了辣眼睛的“泛黄区”,失去原本的评价、交流功能。网店评论区的低俗色情内容不仅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成年消费者带来困扰,降低消费者的评论体验。

  网店评论区之所以充斥着不少低俗色情内容,主要是因为评论区不是低俗色情内容的传统重灾区,没有处于网络平台重点监管的地带。而一些违法者或存有不良倾向的商家、网友等正是利用相关责任主体对评论区监管力度不足的漏洞,在评论区发布低俗色情内容。之前,媒体曝光过不少商家在评论区存有虚假夸大宣传、使用“包治百病”等广告禁语、销售违禁商品或不合格商品等问题的广告,揭开了评论区广告乱象的盖子,让人们注意到评论区的另类“功能”。现在,一些商家、网友等在评论区发布低俗色情信息,进一步放大了评论区的负面“功能”。对此,应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论哪片网络空间都不能允许低俗色情内容滋生蔓延、藏污纳垢。在网店评论区和其他网络区域发布、传播低俗色情信息的性质和危害是一样的,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也是一样的。在网店评论区发布低俗色情信息,既违背网络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涉嫌犯罪。网店评论区理应被纳入净网行动的视野和射程,各购物平台应加强对评论区的审核管理,利用大数据系统对一些敏感的图片、文字进行识别、屏蔽,畅通投诉反映渠道,建立抽查机制,积极收集有关在评论区发布低俗色情信息的问题线索,根据核查结果对一些账号进行封限处理,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把网店评论区列为低俗色情信息的治理重点,设定治理目标,明确治理措施,形成长效常态治理态势,并参考治理违规App的机制,定期通报各购物平台的治理进度和存在问题,接受社会监督。从线下到线上都建立更加健全的法规制度,为整治网店评论中的低俗色情内容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针对未成年人浏览网店评论区低俗色情信息的问题,父母等监护人应拓宽监护范围,增强监护敏感性,对未成年人购物过程加强关注,发现未成年人浏览低俗色情信息的行为,及时干预,教育未成年人了解低俗色情信息的危害性,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低俗色情信息。同时,监护人应鼓励、支持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生活内容,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生活情趣。

  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大对网店评论区的整治规范及力度,低俗色情信息就会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消费者就能拥有“绿色购物、绿色评价、绿色交流”的健康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