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昌平法院通报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见习记者张若楠) 8月24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召开“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对涉宠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介绍,并发布6起典型案例,倡导各方主体规范自身行为,依法文明养宠,共建和谐社区。
据介绍,2017年至2021年,昌平法院共审理涉宠物纠纷民事案件119件。通过总结发现,该类案件呈现宠物侵权占比高、线上售卖宠物“货不符实”现象突出、个人寄养纠纷多发以及受害人维权举证困难等特点。
昌平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郑维岩表示,宠物饲养者未采取充分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宠物致害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爱宠人士在购买、寄养宠物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对合同重要事项遗漏、约定不明,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等,也经常导致纠纷产生。
针对以上问题,昌平法院提示,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严格遵守《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动物在管控失序的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侵害。被侵权人则应提高证据意识,及时留存伤情、事发现场、就医记录等相关照片及视频材料,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抚摸、逗弄不熟悉的宠物,保持安全距离。
昌平法院提醒消费者,网上购宠时应选择具备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店铺,购宠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宠物信息、健康状况、价款及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
在监管层面,昌平法院呼吁,应加强对宠物消费市场的管理,提高宠物售卖、宠物医疗行业的准入标准,细化行业规范,严厉打击和处罚无证经营、售卖染病宠物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