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活动

“五用工作法”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讯(记者汤瑜) “在网上销售茶叶,怎样做才能避免被骗?”“遇到土地租赁纠纷该怎么办?”近日,云南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在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村委会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对全村干部进行“法律明白人”培训,推广“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的使用,参与活动的少数民族群众现场通过机器人体验远程法律咨询。


  多途径开展普法宣传

  此次活动是西双版纳州多途径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目前,西双版纳州已建成1个州级、3个县市级、3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8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重点场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共配置“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62台,并通过购置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全州257个村(社区)全覆盖,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结合网络宣传特点,发挥政法新媒体矩阵优势,在“平安版纳”基层综合治理应用平台和各级政法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宣传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普法现场开展网络直播,让无法到场的群众通过网络参与普法活动。

  同时,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聚焦重点区域跨境违法犯罪整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任务,以“法治下基层”“民法典进乡村”“送法进企业”“法治进校园”等普法宣传活动为契机,强化对跨境违法犯罪、禁毒防艾、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重点内容的法治宣传。


  “五用工作法”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原来还有这么多法律依据。”“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和朋友们一起学习法律知识。”8月21日,在勐海县勐满镇城子村委会“法治宣传进村寨”活动现场,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群众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并在普法结束后载歌载舞,相互泼洒象征平安幸福的水花。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运用“五用工作法”(即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让普法活动更灵活、普法载体更丰富。

  2022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0余场,法治知识讲座70余场,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50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210人次,接受普法群众约24万人次。通过“信息化+精准化+民族文化”的工作模式,让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法治理念更入人心,法律服务能力水平提升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