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民警刘洪伟:让虚拟空间数据“说话”

  今年42岁的刘洪伟,始终记得自己第一天上班的情形。2009年8月31日,新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到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报到上班,恰巧赶上单位开会研究某传销网站的鉴定工作。他利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和数据库分析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与会同事认可,为鉴定报告的出具和案件的诉讼打下基础。

  从此,刘洪伟就和电子数据提取分析工作“结了缘”,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现在已经是聊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从2009年至今,刘洪伟凭借精湛的网络安全技术,参与破获众多大案,让虚拟空间数据“说话”,在“无形战场”上守护着一方平安。


  精于本业 勇接挑战

  电子数据侦查取证工作要求较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要分析网络犯罪作案手法,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操作规范。同期参加工作的民警大多选择其他业务,刘洪伟却迎难而上,毅然选择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刘洪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聊城电子数据提取分析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从只有一台设备,到拥有20多台先进设备的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实验室,刘洪伟和同事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每年参与破获案件300多起,分析电脑手机1000多个,出具报告300多份。

  数据分析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的工作,往往需要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线索,是名副其实的“大海捞针”,对于刘洪伟来说,平时加班熬夜是常事儿。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他耐住寂寞,精于专业,练就了一身本领。

  多年来,刘洪伟先后参与侦破涉网案件35起,办理公安部督办案件12起,协助各地刑侦部门侦破命案30起,抓获命案等各类逃犯68人,挽回群众损失500多万元。

  因为工作出色,他曾获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聊城市公安局嘉奖5次,并被先后授予“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富民兴聊劳动奖章”“水城工匠”“聊城市第八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抽丝剥茧 识数寻踪

  “2015年不断有市民反映,收到银行U盾需要升级、积分兑奖、节目中奖等类似信息,根据信息操作后,接连上当受骗。”刘洪伟回忆,那段时间聊城市城区派出所频繁接到报案。

  聊城市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顺线追踪,短短3天时间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对收缴的伪基站设备进行电子数据检验。嫌疑人抓住了,但没有取证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出具证据成为一道难题。

  思来想去,刘洪伟决定采用最保险、但是最耗时耗力的“笨”办法,分析设备工作原理、研究设备参数、查看日志文件。经过5天奋战,他通过数据分析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作案事实。最终,因为出具的电子数据报告证据链完整、事实清晰,在定罪量刑中起到直接作用,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群众的损失也终于得到弥补。

  为了解决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银行卡分析效率低、难以理清线索的问题,刘洪伟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研发了“涉案网银资金流快速分析系统”,把原来2天才能完成的筛选甄别工作,缩短到10分钟内完成。此后,在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传销案件等涉众类案件中,这一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并获得了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

  在侦破某公司被诈骗30余万元一案中,刘洪伟第一时间分析受害人手机,阅读了海量代码,了解程序功能后,他确定手机中安装了木马病毒,能将受害者手机中的短信、通讯录、通话记录等信息上传到指定的邮箱和手机。他用整整3天时间,对涉案的邮箱和手机进行深度研判、关联分析,最终查出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顺利侦破该案,追回全部损失。

  作为“七五普法讲师团”的成员,在做好电子数据提取固定分析的同时,刘洪伟还积极开展“走出去”的普法宣传工作。

  针对中老年人易遭受网络诈骗的特点,刘洪伟多次走进社区,就居民关注的电信网络诈骗、网购维权等进行交流互动和耐心解答。为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刘洪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和家长讲述如何防范沉溺网络游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刷单诈骗等网络安全知识,听众累计达3万余人次。刘洪伟还经常走进企业,向企业工作人员细心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且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导企业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今年4月,山东省总工会公布的300名2022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刘洪伟光荣上榜。面对荣誉,他表示,将用辛勤和汗水继续浇灌自己热爱的人民警察事业,用时间和行动继续践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