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检通报检察机关惩治新型毒品犯罪情况
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毒品犯罪有关情况,发布以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为主题的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通报检察机关惩治新型毒品犯罪情况。
该批指导性案例共四件。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态势,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毒品犯罪基数大,新型毒品层出不穷,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型毒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型毒品对身体机能损害大。吸食新型毒品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人精神兴奋、产生幻觉,同时对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损害,连续使用会造成大脑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甚至退变。二是新型毒品具有成瘾性。三是新型毒品衍生犯罪危害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麻醉等功效,进行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活动。四是新型毒品花样繁多,有的被伪装成饼干、巧克力、饮料、电子烟等,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迎合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等特点,引诱青少年吸食服用。
发布会还透露,针对新型毒品犯罪,检察机关一手抓打击,一手抓治理,不断提升惩治效果。2019年至2022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新型毒品犯罪16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