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服务升温需要专业规范现身
全程陪伴看病、代为排队挂号、缴费取药,还会为患者进行就诊规划……自去年起,陪诊服务热度渐涨。记者查阅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分布在北京、杭州、西安等医疗资源较丰沛的城市,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攀升的需求背后,准入门槛低、收费标准模糊等问题,也逐渐露出水面。(5月9日《工人日报》)
陪诊服务热度渐涨,不是单一原因或简单现象。一方面,此前一些地方开展的陪诊服务尝试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陪诊服务的职业性、专业化服务,让就医更简单、轻松、便捷。另一方面,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或子女工作走不开情况较多,加之医疗机构科室过细、就医诊疗过程繁琐等,促进了陪诊需求进一步增加。
伴随陪诊服务业务量攀升,陪诊服务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比如,陪诊服务怎样获得陌生客户的信任和认可,陪诊业务如何防止泄露服务对象医疗隐私,陪诊服务过程出现意外伤害如何处理,怎样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其中,陪诊服务有无准入门槛,相关职能部门如何监管,客户权益受到侵犯怎么办等问题,都需要有效跟进,并通过制度作出规范,切实保障患者权益,让陪诊服务行稳致远。
专业规范的陪诊服务,应列入监管范围,明确准入门槛和标准。缺乏准入门槛和服务标准,谁都可以加入陪诊服务中来,陪诊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陪诊服务质量就难得到保证,只“陪”不服务或服务不周就可能会影响陪诊需求,引发纠纷。对陪诊服务的监管,有助于陪诊服务消除优劣不均、价格畸高等乱象,提升陪诊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患者能够看病更安心,消费更放心。相关部门可参考护工行业的发展模式,及时制定相关行业准则、规范、标准,明晰准入门槛、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健全投诉受理、责任调处追责机制,实现对陪诊机构及平台的有效监管,对于陪诊存在不当行为的机构和个人,依法依规给予处罚,维护好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
陪诊服务重在专业。陪诊服务要让被服务者满意,需要有评价陪诊服务好坏的基本标准。其中,有时间性、限制性要求,也有保证隐私信息和人身安全要求,还有专业性的要求等。完善标准可以促进陪诊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增强被服务者的满意度。
从长远看,陪诊服务市场需求大,完善监管势在必行。帮助更多患者及时就医,选择理想的就医环境,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排解患者家属的担心、焦虑,这些方面让陪诊服务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期待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让陪诊服务从制定规矩、完善标准,到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不断完善、不断规范,实现专业化,创造更多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