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手

  针对中老年人遭遇养老诈骗违法犯罪问题,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由中央政法委等12个单位组成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协调机制,在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重点惩处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全国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公安部召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强化线索摸排,广泛发动群众,强化部门协同,及时发现核查处置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4月21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各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和陷阱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群体,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干起种种非法勾当,一些所谓养老项目成了“坑老套路”,其中的花样不断翻新,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蒙骗老年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021年11月18日,《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对于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保持国泰民安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部署全国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重点惩处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有利于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各地查处的案件来看,林林总总的“骗老”“坑老”陷阱变化多端,很多披着“新业态”“互联网金融”等外衣,具有较强欺骗性、隐蔽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防范意识不高等特点,通过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直播陪护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严重危害老年人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任何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都必须严厉打击,斩断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手。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养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老年人的涉诈App、非法养老服务机构、商品房虚假宣传、涉老旅游项目和艺术品经营、无资质医疗机构擅自诊疗、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资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尽快依法打掉一批养老诈骗犯罪团伙,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加大对罚金、没收财产的处罚力度,对坑老骗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让刚性的法律制度为老年人“撑腰”,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使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要加强专项工作调研总结,加强法律政策问题研究,及时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政策,适时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司法实践。要扎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加强法治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