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知识产权与青年:锐意创新,建设未来”为主题的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如期而至。连日来,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开展宣传,发布创新举措,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激励青年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创新,为书写更精彩的人生而奋斗。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法规,对实施专利、商标制度作出了初步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系列决策部署。北京、上海、广州成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建成了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总的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4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一年来,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位居全球第12位,连续9年稳步提升。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我们要认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在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同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等修订工作,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要加强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领域立法。要强化民事司法保护,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要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提升公信力。要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要完善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加大刑事打击力度。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要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定不会缺席。广大青年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行稳致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