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冬奥的社会影响与大型赛会法律事务研究”研讨会在京举办
深入发掘充分利用“法治冬奥”成就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日前,由北京市法学会、河北省法学会主办,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承办的“法治冬奥的社会影响与大型赛会法律事务研究”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体育法实务界专业人士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研讨会分为开幕致辞、主旨报告、圆桌漫谈、学术总结四个阶段。北京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李宁,河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周保刚,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副部长刘洪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体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田思源,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韩勇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提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贡献。法治冬奥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信守申办承诺,认真履行《主办城市合同》;二是坚持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开展筹办工作。作为冬奥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冬奥”留下了丰厚“遗产”,涉及立法、执法、制度、文献、人才等。要充分挖掘、研究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法治资源,使之成为社会共享的财富,助力今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助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讲好中国冬奥法治故事,进一步彰显法治轨道上“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有力拓展新时代体育法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深化体育事业改革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提供更有实效的对策建议。
另外,参会嘉宾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法律事务实践与探索、“法治冬奥”对全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法治冬奥”对体育事业及产业的影响、北京奥运会与冬奥会知识产权业务比较研究、北京冬奥会国际体育仲裁案例及趋势研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法治冬奥”的社会影响与大型赛会法律事务问题等进行了总结。
与会学者经过研讨认为,从实践角度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立法、执法、制度、文献、人才储备等方面,为未来北京承办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提供了借鉴。从研究角度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涉奥运法律事务研究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