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法学会组织开展全覆盖警示教育活动

以精准普法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


  本报讯(记者汤瑜 通讯员段雪林) 日前,面对岁末年初约100万务工人员“返乡流”,年底命案易发、高发的实际,云南省文山州法学会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防为先、以防为主、以防为要”和当前警示与长远教育相结合,组织法学会会员“放好小视频、上好法治课、筑牢防控线、减少案发生”,做到“有患必处、除患务尽”,深入推广“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西畴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针对年底矛盾纠纷发生频率高,边远农村地区法治意识淡薄的实际,文山州法学会在全州104个乡镇(街道)13611个自然村开展“一村一警示”全覆盖警示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以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5个命案防控小视频(广播剧)为必学内容,以当地发生的典型案例为自选内容精准施教。在每个自然村举办一场警示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未能参加集中教育的群众,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开展“不漏一人”教育,解决了法治宣传教育由过去“泛泛而谈”向当前“精准化”警示到户到人的转变。

  同时,与平安建设自检自查同步进行,各乡镇各村开展一次平安建设全面自检自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做好特殊人群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工作。另外,与基层治理培训同步进行,文山州法学会组织对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群众等人员开展“一村一培训”,要求做到“N个应该报告”。如家庭暴力、婚恋关系发生口角等应该报告;对防侵害、防诈骗、防火灾、防交通事故等方法进行全面培训。

  讲解员按照“1+N”讲解搭配模式,由挂片领导为主讲人,法学会会员、民警、司法所人员、村干部、网格员等组成讲解团进行讲解,改变过去法治宣传由司法行政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形成党委书记带头、班子成员包片、干部职工包村的法治宣传工作合力,扭转了司法部门“一家推动,推而不动”的局面,做到讲解一遍,警示教育一片。

  针对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参加集中教育,各乡村通过建教育微信群,将制作的小文章、小视频推送学习,或通过视频方式开展警示教育。

  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较多且网络不通畅的村寨,利用大喇叭播放广播剧开展警示教育,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同时,讲解员以家庭纠纷等引发命案悲剧的案例,教育提醒群众在发生矛盾后,一定要冷静、克制,不要冲动。

  马关县木厂镇一参加教育活动的群众表示,举行全覆盖的命案防控警示教育,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村民们普法,增强了大家的法治意识。

  活动期间,文山州法学会结合本地近年来发生的命案,选取一批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探讨发生矛盾后化解方法,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命案的发生,目前共有103.63万人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