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下的“利刃”当依法磨平

  胡颖的社交媒体“炸了”——前所未有的200多条评论赫然罗列在评论区,一条又一条的抨击和谩骂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是因为她发表了一条评论网络热点事件的消息,因为话题热度高,一些网友“冲进”她的账号,要么评论,要么私信,只有极少数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比较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绝大多数都在直截了当地骂她。(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暴力作为不同于现实暴力的“软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图片、视频,通过人肉搜索揭露当事者的隐私,对未证实的信息进行先入为主的道德评判,甚至介入现实,侵犯当事者人格权益的网络失范行为。据报道,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自认受到网暴影响。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近期,有媒体就青年对于网络暴力的态度与看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4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50.02%的受访者表示这是群体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

  网络暴力的危害,如同一柄隐藏在键盘下的利刃,看似无形,却真真切切地给社会、个人带来痛感。如今还有不少人喜欢在网上当“键盘侠”,动辄煽动情绪、实施网络暴力,个别时候也促成或者刺激了相关人员的冲动行为,进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其中混淆是非的信息让人难辨真伪,网络暴力事件下输出的畸形价值观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的盲从,对网民尤其是未成年网民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近两年,媒体报道新冠肺炎感染者因流调行程被网暴,让人们对网络暴力更加关注和警惕。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利用法律武器维权的网民也越来越多。例如,杭州吴女士取快递被造谣后,选择报警并公开发声“不接受任何道歉”,更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处二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这种坚决维权的态度就是对网络暴力的最好反击。

  键盘下的“利刃”祸害无穷,当依法磨平。对此,监管部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监控,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给出具体的惩治依据和条例,并向受害群体提供清晰明确的维权路径。要强化网络平台在暴力事件中的责任,推动互联网企业投入更多技术力量防范、遏制网暴,当好第一责任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