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凤军:敲开皖北马庄村的振兴之门
时任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的焦凤军,内心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
他助力脱贫,帮扶艾滋病村民开解心结,以身作则走进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马庄村焕发新生。
帮助贫困户“清零”
9年前的焦凤军在县里挂过职,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便成了他放不下的牵挂。
4年前,焦凤军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报名,申请加入扶贫工作来到了皖北深度贫困的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4年多的时间里,焦凤军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搞服务,高质量地实现了贫困村出列,贫困户“清零”。他本人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他所在的工作队荣获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敲开艾滋村民“心门”
入户走访开始后,焦凤军发现有的农户总是“铁将军把门”。后来焦凤军才知道,原来“铁将军把门”是因为家里有艾滋病人。知道事情原委后,焦凤军的心情非常沉重,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
于是焦凤军开始带领工作队进行密集走访,一段时间后,所有的大门都打开了。再后来,一见面还让他们留下来吃饭。炎热的夏天,他们常常很自然地让工作队喝碗水、吃块自家小菜园摘的西瓜。可是,这看似平常的礼节,对焦凤军他们来说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吃,担心造成负面影响;不吃,他们会认为工作队和有的村民一样歧视他们。
在村民李大娘家,焦凤军第一次没有推辞,带头吃了一块西瓜。就是这个小小举动让李大娘满眼泪水,她紧紧地拉着焦凤军的手,一个劲地喃喃自语:即使亲人,也很少能这样做……
敲开的是铁门,打开的是心扉;吃下的是西瓜,赢得的是信任。工作队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很快改变了村民的歧视心理,大家不再“谈艾色变”,艾滋病患者也开始主动参与社交,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改变了多年来的“等靠要”,开启了各自的新生活。
脱贫有期,发展无限。为给马庄脱贫后的巩固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克服了各种困难,建起了马庄扶贫工厂。
马庄扶贫工厂从建成的那天起,焦凤军一有空就带着管理人员东奔西跑,在省内外宣传推广、考察学习、增加项目,推动工厂实现了从单一生产消防器材,到消防器材、电缆桥架、电气设备、生态农业等集团化发展,最终实现了年产值从当初的60万元增加到上年度的1000多万元。
鼓励村民创业脱贫
村民小王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身患疾病,他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历尽艰辛。2018年春节,焦凤军鼓励他回村创业。当年,在焦凤军的帮助下,一座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厂在村里建成。
投产后,焦凤军又以省派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身份,在网上为产品代言,个人借款给小王应急,带着小王到工地上推销产品,办理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仅仅8个月的时间后,他们的保温发泡板材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实现了产品出口,甚至还在国外设立了总代理。
驻村的1500多个日子里,焦凤军与马庄村5300多位兄弟姐妹和长辈后生们一起,与贫困决战。
如今,6000多万元的到村到户扶贫项目、800多万元的自筹资金和发展项目,使马庄的水泥路更长了,项目和产业更多了,农业生态园起步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更强了,村民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