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凭祥法院多举措推进司法为民
诉讼有指引 风险有提示
本报讯(□罗宗明 通讯员黄舒萍) 近年来,广西凭祥市人民法院制定10项服务承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咨询有回应、诉讼有指引、风险有提示、材料有人收、事情有人办”,司法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严格落实登记立案 有效解决立案难题
聚焦“有案不立”顽瘴痼疾,凭祥市人民法院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举报信箱、精细移送案件管理、实时动态检测、每周例会通报、淡化年终结案率考评,多措并举落实登记立案制度,加强立案服务。
全面实现“三个当场做到”:对前来立案、咨询的当事人,做到当场提供诉讼指引;对提交诉讼材料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当场做到立案;对确实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做到一次性告知并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书。坚决杜绝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增设立案门槛、季度末和年底不立案现象。
统一登记立案标准 切实做到一次办好
该院张贴立案材料清单,提供当事人文书范本,发放诉讼指引手册,设置智能化自助设备,完善便民服务区设施,大幅提高司法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着力打造服务型立案团队,干警分工负责,前台书记员信息录入、法官助理初审诉讼材料、员额法官统筹把关,统一立案尺度和立案工作流程,提高“一窗口”受理、集成化服务、一次性办结的规范化水平。强化诉讼风险提示,注重明法释理,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降低当事人诉讼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全面畅通立案渠道
依托广西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实现网上立案、网上缴(退)费、网上保全、电子送达等诉讼事务“一站式”线上办理,推进“互联网+诉讼”纵深发展,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1年以来,共网上立案106件,全部在24小时内审查通过立案。
同时,设立送达扫描中心,及时对立案材料进行扫描,确保立案电子卷宗随案快速流转,高效保障第一时间完成立案受理材料送达。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主动连线国内外当事人,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贯彻“一次性解决纠纷”原则,着力打通跨域跨境纠纷高效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 打通诉讼服务堵点
加大对特殊群体保护和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诉讼费缓免交条件的依法予以缓免交,打通涉企、涉军、涉农、涉老年残障妇儿等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聚焦年底立案难问题,研判分析、主动靠前,联合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成立法律咨询小组,设立固定接访点,集中解决年末节前劳动合同纠纷、物业合同纠纷等涉民生纠纷。积极引导群众采取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等立案方式,加快审查速度,大幅缩减群众等待耗时。强化诉前调解与登记立案的衔接,遵循调解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对不能即时化解的纠纷迅速转入立案环节,实现诉前调解与诉讼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