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法治让红色韶山更耀眼


  湖南韶山,作为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红色血液”孕育了其红色基因。

  “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韶山市公安局、连续17年保持队伍零违纪记录的韶山市人民法院、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韶山火车站社区、获得“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十佳公安基层单位”的韶山冲派出所等浸润红色基因的政法系统单位,都是韶山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注脚。

  今年以来,韶山市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把红色资源作为政法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扎实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教育整顿强信念

  “通过参观湘潭党史馆,我们的身心受到了洗礼,今后一定将奋斗精神带到日常工作中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韶山市公安局韶山冲派出所教导员马业说。近日,该所党支部组织民辅警参观湘潭党史馆和秋瑾故居,开展学习党史、缅怀先烈、坚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韶山冲派出所干警也一直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平凡的伟大”。

  该所距离韶山冲核心景区几百米,一直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这里的民警把每一位游客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永葆为民本色。

  1954年建所以来,该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廉政爱民模范集体”“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40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4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韶山市各政法单位分别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湘潭党史馆等教育基地,近距离领悟党史文化;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微党课等活动,进一步夯实政法干警的思想基础。同时建立集中与个人、日学与夜读等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列出“清单”,推出“订单”,丰富“菜单”,开展政治轮训“必修课”和“提升课”。

  据介绍,韶山市各政法单位还多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累计收集意见90余条。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部门、整改完成时限。


  “法治”+“科技”促平安

  2020年8月30日上午9时许,周某见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一户村民家中没人,入室盗窃了香烟和现金后逃离。让周某没想到的是,他的一举一动全都被该村民家安装的“平安乡村”视频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接到报警后,民警仅用了不到24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抓获。

  近年来,韶山市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乡镇党建、民政、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多网合一”,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将物业报修、社区议事等线上办理;以市场化手段加强视频监控点位建设,新增“看家护院”视频监控点位3000余个,全部接入“雪亮工程”监控平台,形成覆盖全域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同时,持续加强核心景区反恐处突和全市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深入开展“命案攻坚”“云剑追逃”“电诈断卡”等专项行动,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据介绍,韶山市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成顽瘴痼疾整治和智慧交通建设、平安城市第六期和“智慧磐石”工程建设,扎牢立体防控屏障。

  近年来,该市韶山乡韶润村失地农民管理难、房屋征拆诉求多等问题频发。韶山乡探索“1+N”工作方法,以村级党组织为依托,组建乡贤理事会、评理小组、“帮帮团”等,并充分发挥律师团队、驻村辅警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成功化解一系列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韶山市各级政府发动党员、治安志愿者等主动参与乡村治安巡防工作,组建了“公安+综治+红袖章”义务治安巡逻队,全市专兼职巡逻队伍达到1700多人,平安志愿者达8000多人。打造“社区民警+驻村辅警+村治保主任+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基层管理模式,乡村警务警情、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此外,韶山市以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总体思路,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工作格局,将平安单位、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大力引导、调动小区保安、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形成乡村治理、诉源治理、县域警务等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和做法。2020年全市农村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2%、2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


  持续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

  “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及“全国无邪教示范社区”……这些牌匾是对韶山市中心城区清溪镇火车站社区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记者在该社区走访时看到,社区内欢声笑语,群众在这里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据该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建设了完善的民主法治服务制度体系,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治社区领导小组,完善议事协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治安巡逻等制度,健全“社区法治工作站—格长—格警—理事长—协理员—楼栋长”六级法治联动运行体系,做到居民区法治全覆盖;通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法治学校、市民学校、法治广场、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民主法治服务平台的建设,保障了民主法治服务基础条件;利用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青少年法治讲座,聘请社区“五老”人员、法律工作者进行普法宣讲,图文并茂建设社区法治宣传栏,组织21支社区文艺团队,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社区法治文化;以社区网格为单位,日常性走访入户,有效排查辖区内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居民形成了有事找社区、用法律的习惯。

  该社区只是韶山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韶山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与其施政理念和治理格局密切相关。近年来,韶山市全面推行政府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和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三个100%”,开创法治部门政府决策文件全审查、政府常务会全程参与、重大疑难问题处理全程把关的“三全”工作模式。

  此外,韶山市在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等方面的成效也十分显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及民法典宣传覆盖全市38个村社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实地考核,“七五”普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高质量完成32项政法领域改革任务,市人民法院兑现执行标的1.12亿元,诉讼服务工作排名全省第一;市人民检察院全年办理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事案件适用率达94.65%,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率达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