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部:深化“放管服”改革 明确优化公证服务“时间表”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日前,记者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由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的《关于优化公证服务 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并将于近日正式印发。《意见》明确了优化公证服务的“时间表”。
公证是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42家,公证员13620人,每年办理的公证案件大概是1300多万件,2018年是1337万余件,2019年是1374万余件,2020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办理公证1173万余件。近年来,公证机构办理了大量涉及赠与、继承、合同履行、融资担保等民商事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方面公证事项,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公证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改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意见》明确,到2021年底,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得到普遍落实,将公证业务执业区域分类推进放宽至省一级,公证办理难繁慢的局面明显改观;到2025年,公证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公证事项明显增多,公证利企便民体系更加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更加健全,基本解决公证办理难繁慢的问题,公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公证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进举措。主要包括规范和精减公证证明材料,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探索实行公证证明材料告知承诺等;提升公证服务能力,放宽公证执业区域、均衡配置服务资源、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窗口服务效能、优化涉企公证服务、完善便民服务举措;推进公证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共享,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公证行业内部协查和用证部门间数据应用、推广运用在线公证服务模式;强化公证行业监督管理,强化公益服务、强化执业监督、强化质量与服务监管;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宣传引导。
下一步,司法部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