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严惩伪造“人才购房资格”行为

  人才优先购房、毕业生租房补贴、建设人才公寓……各地为吸引人才落户、择业,开出许多安居优惠。然而记者近期在江苏南京调研发现,部分中介借助“挂靠”高新技术企业、代考资格证等方式,帮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优先购买新楼盘牟利,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城市人才引进成果。(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南京普通购房者参与新盘摇号的中签率低,而“人才购房资格”持有者,可享受新盘两到三成优先购买权,买到的概率更大。面对这个“香饽饽”,普通购房者(尤其是炒房者)在眼馋,中介也在垂涎。于是,买卖“人才购房资格”沦为生意。

  按照政策,拥有“人才购房资格”的购房者需具备高学历,并在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任职,同时具备社保缴纳记录。有的中介通过代挂靠企业、代缴社保、代考高级技师证书等方式,能让普通购房者得到“人才帽子”,让原本为吸引人才而推出的安居优惠政策沦为牟利商机,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破坏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自住买房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正因如此,对这类违规行为必须大力打击。对弄虚作假的购房者,应取消其“人才购房资格”,已选房或认购的收回房源,已签约的不予合同备案,一定时间内不得参与购房摇号,情节严重者记入诚信档案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对违规中介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对给假人才提供挂靠机会的企业,以及对“人才购房资格”发放审核不严的相关部门、开发商等,都应加强监管。城市吸引人才最终还是要依赖城市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甚至人文环境,紧紧围绕这个主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城市就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