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信息泄露阻碍互联网医疗发展

  “生活在小城市,想到大城市医院看次病,交通、挂号、排队都要耗费不少精力,网上问诊确实方便,但就怕隐私信息被泄露。”近日,身患疾病的吉林四平市民王丽(化名)在当地医院久治无明显效果后一直想到更好的医院看看,但因工作太忙、专家号难挂,便开始考虑网上远程问诊。(4月15日《工人日报》)

  一方面对网上问诊青睐有加,一方面却因有可能出现的后患顾虑重重,这是很多市民的心理矛盾。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为患者看病吃药带来很多便利,同时由此产生的信息泄露又防不胜防。对此,亟待监管及时“问诊”。

  一直以来,我国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十分重视。无论是现行的民法典、刑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还是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都对患者的隐私权有所涉及,并提出要研究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和产权保护的法规,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

  网上问诊是一种消费新业态,加之法律法规不够专门系统,患者法律意识和知识不足,互联网医疗的患者隐私权保护维权案例还属凤毛麟角。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内容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将患者隐私权保护落到实处。同时,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也应提高平台软硬件技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形成保护隐私数据的合力。

  互联网时代,患者足不出户就诊,这不仅是满足或者方便患者的简单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缓解医院就诊压力、社会管理压力的问题。一旦网上问诊行不通,或者成本不降反升,患者不得不往医院跑,相关的食宿、交通等成本也会增加看病负担。期待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