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环城”现象亟待破解
“学校没盖,名声在外”“房子没住,就可入读”“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本应是正常的教育配套,却演变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一些群众购房后却发现,有的学校人满为患,导致孩子难以入学,有的学校名不副实、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专家建议,警惕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批量复制”的名校拉高房地产市场热度,影响“房住不炒”政策落实,最终损害群众利益。(4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看重教学质量,一些地方名校炙手可热,备受青睐。然而,眼下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商也开始把目光瞄向一些名校,打着学区房的名号,纷纷亮出“名校”牌子,借此造势,甚至沦落成一种营销手段,对此必须予以警惕。
“名校环城”现象之所以不断出现,从社会层面上讲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结果,有些学校教育质量好,考入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数多,这样的学校自然受人青睐,而其他普通校相对就会少人问津。从家长层面考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孩子进行教育投资逐渐成为家长们的共同选择。在此背景下,学校卖牌子,地产商卖房子,由此产生了“名校环城”,影响了“房住不炒”政策落实,使群众利益受到影响。
遏制“名校环城”现象需多管齐下。学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有的冠名学校为了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小学一年级就频繁考试;一些班主任为了让成绩好看,鼓动家长报课外班,把教学压力转嫁给家长,算不上真正的名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学校的协调发展,遏制义务教育名校化、产业化、商业化冲动,防止“名校环城”现象制造新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加深百姓焦虑。要把心思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房地产商要认真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坚持实事求是,不人为地制造噱头和卖点,诱骗误导消费者购房。有关部门要适时介入房地产虚假宣传的调查,对以“名校”之名行哄抬房价之实的要严厉惩处,不让其野蛮生长,破坏业已建立的房地产市场秩序。学生家长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一旦利益受损就要勇于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破解“名校环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