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技能不能仅依靠考证

  “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不用坐班,时间自由”……看着网页以及短视频App中不时刷出来的考证广告,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专家提醒,“镀金”不能仅仅指望证书,更须练“内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理性考证,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更为重要。(3月31日《工人日报》)

  “考证热”由来已久,“证多不压身,技多不压人”“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是考证一族的口头禅,有的人是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还有的人是什么证书好考就考什么。据报道,有统计称大学生可考证书种类多达100余种。

  “考证热”多年来“高烧”不退,就业焦虑是首因。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为在就业竞争中胜出,只得赶赴各类培训班“充电”“镀金”,然后考证,让自己在找工作时多一些筹码。有的人说,这是“手中有证,心里不慌”。

  应该说,和自身爱好、特长、职业方向等相结合,适当考两三项证书,是个可取之策,但跟风盲目考证不该提倡。一方面,如今各类证书林林总总,有的水分很大、价值不高,考这样的证书,不仅难以觅得一块“职场敲门砖”,反而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耽误正常的专业学习,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有的人考的证越多,感觉自己的“后路”越铺越多,对“前路”却越来越迷茫,不能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没有安全感,加重了焦虑。

  证不在多,有用则灵。不少领域的专业人士都认为,有的证书含金量虽高,但考证时不会涉及实际应用,即使考到手,并不能证明考取者的实际业务能力强,真正有实力、就业岗位抢手的大企业往往不承认这些证书,他们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考核标准,最终看重的还是求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镀金”别仅指望考证,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比考证更重要。

  针对职业资格考试过多过滥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取消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但“考证热”在一些地方和一些群体中不见退“烧”,值得全社会深思。尤其是高等院校,要在给“考证热”降温上有所作为,充当好学生考证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不盲目从众考证、为考证而考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考证,做到考取的证书与专业相关、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与工作需求相关,从而真正提高工作能力,切实缓解职场焦虑。